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雙羊鎮的結果 展開

雙羊鎮

山東省高密市轄鎮

雙羊鎮位於高密西部,濰河西岸,東距市區20公里,與闞家鎮相接,西臨濰河,(今峽山水庫)北依礪阜山,與昌邑市丈嶺鎮為鄰,南與井溝鎮毗連,地處濰河流域,屬巴山山脈,抵礪阜山左,地勢稍見起伏。

行政區劃


該鎮共有34個行政村,7200戶、32300人。至2007年9月17日,共有58個行政村,如下:
名稱
雙羊店村古柏嶺村
吉林庄村后嶺村
西於家埠村前柿子園村
東於家埠村后柿子園村
西李戈庄村西趙家莊村
東李戈庄村高戈庄一村
西張秋村高戈庄二村
東張秋村高戈庄三村
中張秋村楊名屯村
后張秋村姚家山甫村
西姜戈庄村后三皇屯村
東姜戈庄村前三皇屯村
后姜戈庄村西新村
克蘭村東新村
西埠村張家院村
莊家村東山甫村
劉家疃村山甫村
后店東村北甲庄村
后店西村劉家溝村
孫家營村陳家山甫村
后鄭公一村武巽村
后鄭公二村柳家屯村
后鄭公三村潘劉屯村
前鄭公村良灣屯村
后塔庄村於家山東村
前塔庄村呂家山東村
下坡村山前村
西嶺村李家山東村
前嶺村逄家村
中鄭公祠盛水屯村
2007年,在高密市行政區劃調整中,撤銷雙羊鎮,將原雙羊鎮的行政區域劃歸闞家鎮。
2007年9月17號,高密市委市政府將原雙羊27個村交付峽山區,峽山區趙戈鎮鄭公辦事處已經開始辦公。27個村是。
名稱
后店東村西新村
后店西村東新村
后鄭公一村張家院
后鄭公二村東山甫
后鄭公三村西山甫
前鄭公北甲庄
於家下坡劉家溝
西嶺陳家山甫
前嶺武巽屯
中嶺柳家屯
后嶺潘劉屯
前柿子園良灣屯
后柿子園山前
——逄家村

經濟


1996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912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農村經濟總收入28746萬元,比上年增長8%;人均存款1010元,比上年增加106元;棉花總產36萬公斤,比上年減少32%;糧食總產2691萬公斤,比上年增長3.8%;大牲畜存欄1.54萬頭,比上年增長3%;豬存欄2.64萬頭,比上年增長1%;肉類生產275.3萬公斤,比上年減少2.6%;果品、蔬菜總產2.1萬公斤,比上年增長1%;鄉鎮企業總產值56266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6745萬元,分別比上年減少31.8%、8.6%。1996年底,農村機械總動力達到15168千瓦;農村用電量達到660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0%。1996年底,全鎮總人口為31079人,比上年減少151人,其中農業人口28200人,非農業人口2879人,人口出生率為10.86‰,自然增長率為3.2‰。1996年,鎮黨委、政府提出了由小康向富裕跨越的新構想,在全鎮實施了三個“一、二、三”工程,(一個養殖專業村、二個蘑菇種植專業村、三個十萬隻肉食雞養殖場)在種、養、加上做文章,使全鎮農、工、副全面發展。劉家疃村重點發展家兔養殖,1996年底,飼養100隻。
雙羊鎮
雙羊鎮
兔以上的戶達到100戶。趙家莊、莊家村發展蘑菇種植由於村委跟上了提供原料、菌種等服務措施,收入已達到100萬元以上。1995年以來,鎮黨委、政府與凱遠公司加強合作,在克蘭村、后張秋村、中張秋村、下坡村、后鄭公一村5個村建起了30萬隻肉食雞養殖大棚,1996年底人均收入可達1500元以上。
全鎮按照“加強中片,開發西片,帶動南北”的發展思路,積極調整和優化農業內部結構,大抓了萬畝“雙千田”、萬畝“噸糧田”、萬畝果菜等項目的開發。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重點培植了糧、果、菜、養殖和鞋業生產五大主導產業,提高了農業的綜合效益。全鎮已整建糧田2萬畝,“雙千田”1.5萬畝,蔬菜基地5500畝,林果2800畝。鎮村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全鎮已建有鑄造廠、翻砂廠、橡膠廠、鞋廠、汽修廠、玩具廠、建築公司等60多家具有一定規模的鎮村企業,形成了鑄造、鞋業、建材、玩具、建築安裝五大支柱產業為主體的工業企業體系,並逐步向集團化方向發展。1996年底,全鎮程式控制電話入村率100%,購置了先進的微機設備,成立了信息服務中心,並與全國聯網。安裝了地面衛星接收站和無線調頻差轉電台,使有線電視和無線廣播網覆蓋全鎮。建起了大型集貿市場,設置5500個攤位,集日參與交易者達4.2萬人次,日交易額125萬餘元,是高密西部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地之一。在抓好鎮區建設的同時,鎮黨委、政府還注重抓好各村的村容村貌改造。根據農村規劃,房屋建設嚴格手續,從建築布局到建築格調,都正向著美、新、齊方向發展,全鎮“小康屋”、“小康樓”日益增多。全鎮45%以上的村吃上了自來水,98%以上的村通了公路,晴雨通車。1996年,雙羊鎮獲濰坊市“村鎮建設先進鄉鎮”稱號。1996年,鎮區工貿小區年產值達到4880萬元,小區內人均純收入5660元,被高密市委、市政府列為全市重點開發工貿區之一。

社會


教育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投資180萬元新建教委、幼兒園大樓2座,成人教育中心1處,全部改建和新建全鎮小學和初級中學,均達到了“六配套”標準。1995年被濰坊市委、市政府授予“義務教育先進鄉鎮”和“老年人體育先進鄉鎮”稱號。

醫療衛生

鎮衛生院科室齊全,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先進,中西醫並舉,外科手術及癲癇病治療,在全市遠近聞名。村村建有衛生室,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實行了三級衛生保健網路,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計劃生育工作貫徹了“三為主”的方針,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低到10‰以下,全鎮無超生違紀現象。1994年被濰坊市委、市政府授予“計劃生育先進單位”稱號。

政治


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認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利用各種形式,對全鎮的1147名黨員進行了系統的社會主義特色理論、市場經濟知識和科技知識等一系列教育培訓,並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用比”、“黨員家庭十帶頭”、“黨員包戶”和向孔繁森、王廷江等模範人物學習的活動。至1996年底,全鎮先後有4800多人次接受了教育和輪訓,湧現出55名優秀黨員幹部,160多名黨員科技帶頭人。圍繞做“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新型農民,大力組織實施了“文明富裕家庭細胞工程”和“少生快富文明幸福工程”,廣大幹部群眾的市場觀念、競爭觀念、科技觀念、法制觀念大大增強,湧現出市級以上文明單位44個,受到山東省和濰坊市政府表彰的優秀人物51名。社會秩序穩定,連續八年全鎮無重大惡性案件發生。1994年、1995年被濰坊市委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信訪工作先進單位”,“二五普法先進集體”和“司法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名村級調解主任被國家司法部授予“調解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群眾文化工作發展較快。到1996年,全鎮6個生產片,34個行政村,村村設有閱報欄,片片都有文藝宣傳隊。
1994年以來,鎮黨委、政府把小城鎮建設作為振興全鎮經濟的突破口來抓,加大投入,加快發展。主要進行了小城鎮基礎設施、生活設施和樓房建設。累計投資已達4686萬元,新建樓房124幢,新上萬門程式控制交換機1座,新增加變壓器4台,新辟、拓寬了鎮區8條主要街道,全長5.82公里,並全部柏油硬化;公路兩側已全部植高標準風景樹2400棵,新安路燈182盞,初步建成了一個以鎮駐地為中心,集辦公、娛樂、商貿、新型居民區等各種配套設施為一體的新型城鎮格局。1996年底,鎮區市直企業42處,鎮辦企業26處,私營企業達到60餘家,個體經商戶1088戶,鎮區常駐人口達到6000人。隨著小城鎮建設的發展,人們的文化品味、生活方式、社會公德、法制意識、社交能力和審美觀念在鎮區發生了明顯變化,從而推動了全鎮精神文明建設。1996年底,鎮黨委、政府投資5500萬元,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加強綜合開發,實施沿線戰略,營建三產長廊,利用濰高公路、雙井公路貫通鎮區的交通優勢,實施了“長藤結瓜”的沿線開發戰略,已建“三產長廊”1200米,建成飯店、商店等營業網點28個,繁榮了鎮區商品流通,進一步促進了小城鎮建設。至1996年底,全鎮個體工商業戶已發展到3800家,佔全鎮總戶數的33%;規模較大的私營企業40家,從業人員1.1萬人,佔全鎮總人口的61%,其中跨出市門,在大連、青島、濰坊、威海、煙台等地經商的人員就有2800多人。僅鞋業生產在外地就有專業商店20個,攤位60個,固定資產達5500萬元,在雙羊初步建成了鞋業一條街。1996年,全鎮個體私營經濟總收入5.5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共向國家交納稅金40萬元,佔全鎮稅收總額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