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
江蘇省洪澤縣三河鎮
三河鎮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位於洪澤區南部,東靠寧連一級公路,南臨淮河入江水道,西依洪澤湖大堤,北與東雙溝鎮毗連。寧連高速穿境而過,鎮內設有互通道口。人口2.33萬,面積52.7平方公里。
三河鎮位於江蘇省洪澤區南部,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東畔,淮河入江水道北側。境內地勢平坦、河網交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總面積5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00公頃。人口2.3萬。
三河鎮東靠寧連一級公路,南臨淮河入江水道,西依洪澤湖大堤,北與東雙溝鎮毗連。寧連高速穿境而過,鎮內設有互通道口。該鎮現有容載500噸以下的水運碼頭2座。
三河鎮是全省重點中心鎮之一,轄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一個自然鎮,5199戶,1993年10月撤鄉建鎮,
全鎮現轄8個居委會(長堤、八里、橋南、油田地調、油田鑽井、油田技校、油田運輸綜合、油田農副處);6個村委會(長河、梁墩、塘西、聯堡、四壩、五里牌),轄區總面積52.7平方公里,國有耕地面積 4.64萬畝,總人口2.33萬人。
鎮村面貌清新靚麗。利用創建國家級生態鎮、省級衛生鎮和省級文明鄉鎮契機,對鎮村環境進行了徹底整治,實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先後實施主街道仿古一條街立面改造工程、綠化更新工程、農貿市場改造工程和法治文化公園提檔升級工程,新建了垃圾中轉站和污水處理廠。建設了金陵御府、景河花苑、華城美地、府苑華庭、洪澤湖花園,以及長河、長堤、聯堡、四壩和梁墩等農民小區10個,農民小區人均佔比全縣之首。實施農村環境整治工程、城鄉掛鉤土地增減掛鉤工程、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河塘治理工程和一事一議道路建設工程。全鎮所有農田成片成方,一馬平川,四級水泥路通村到組,溝渠縱橫伸展,河清水凈。
腹地駐有江蘇油田物探處、農工商公司、職工培訓處等3個處級單位。200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000萬元,財政收入5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37元。2006年,該鎮在全市鄉鎮綜合排名中列第24位,2009年財政收入將突破1000萬元。
工業經濟快速提升。該鎮始終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大力扶持企業發展。2006年實現工業技改投入9800萬元,工業銷售收入3.9億元、利稅4142萬元,其中列統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785 萬元,利稅881萬元。鎮工業集中區全面啟動,道路、電力、通訊、自來水及下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已初步建成,基本實現“五通一平”。該鎮已逐漸形成木業加工、建材、箱包、電子、服裝、醫療器械等六大支柱產業。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該鎮圍繞“四綠”工程,積極發展高效、有機農業,突出特色水產品養殖。2006年新建成成片蔬菜大棚200畝,稻田養蟹示範基地500畝,初步形成了稻米、水產、畜禽、林業、蠶桑五大規模基地。老三河片國土整理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以上,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配套、渠相連”格局。
鎮村建設日新月異。該鎮圍繞建設“湖濱特色鄉鎮”的目標,對集鎮進行高起點規劃,先後建成市民廣場、友誼廣場,建成同興路居民小區。主街道樓群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與廣場環境綠化、亮化、美化交相輝映,美不勝收。積極實施中心村建設,建設和規劃聯堡、梁墩中心村2個。同時加大配套設施建設,加大建管力度,努力使三河成為“人流物流交匯區、工商企業聚集區、洪澤南片鄉鎮中心區”。該鎮先後榮獲省級文明鎮、市級新型示範小城鎮稱號。
工業發展潛力較大。該鎮始終把招商引資和工業強鎮放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近三年通過駐點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先後招引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0個,其中維特焊絲、思諾泰克、新潤化工、洪澤湖紙業等億元項目4個;注重企業扶持培植,先後培植列統企業16家。2013年完成工業產值23.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開票4.13億元,新增列統企業3家,新增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1家。註冊外資實際到帳資金801萬美元。新增私營企業45戶,新增個體工商戶202戶。
招商引資取得實效。深入推進招商引資百日競賽活動,全年共簽約一、二、三產項目11個,其中開工項目4個,一是上海客商投資6000萬元的維特焊絲二期項目;二是常州客商投資5000萬元的特種羊養殖項目;三是南京客商投資3000萬元的種子生產倉儲加工項目;四是上海客商投資2000萬元的石材加工項目。此外,在農業、工業、鎮村建設等方面共向上爭取資金1600萬元。
現代農業發展較快。全鎮現有食用菌產業示範園、龍禹生態園、鮮切花基地、大閘蟹養殖基地、鮰魚養殖基地、長河蔬菜園、四季鵝養殖基地、光伏太陽能“漁光互補”基地等已建成或在建現代農業園區7個。探索農村發展新途徑,全鎮18家家庭農場和1個合作社先後流轉土地2.5萬餘畝,其中祥發合作社流轉土地1.8萬餘畝。全鎮高效農業面積累計達2.15萬畝,其中設施種植業面積1.15萬畝、高效漁業面積2300畝。我鎮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得到了市縣領導認可,並多次接待縣級以上單位和周邊鄉鎮的觀摩和學習。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該鎮積極落實農村低保、五保和優撫對象各項措施,規範人口生育秩序,全鎮計劃生育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鋪設水泥路40公里,架設有線電視主桿線45公里,電視戶2000戶。鞏固村莊河塘整治和“三清”成果,進一步優化農村環境,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新建或改建衛生廁所近1000座。深化平安創建、法治建設工作,積極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鎮。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和檢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建立完善調解機制,深入村組開展糾紛排查活動,及時處理各類矛盾,暢通了信訪渠道,保證了社會穩定。
經濟基礎逐漸增強。該鎮圍繞“富民強鎮”目標,通過多措並舉、全面發展,經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8.78億元,財政收入1.12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246.5萬元,村平集體經濟收入6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