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村

山東省淄博市桓台縣荊家鎮下轄村

陳橋村位於淄博市中北部,地處東經117°57′,北緯37°2′。南鄰孝婦河,濱博高速從村子東邊掠過。陳橋村現有1086戶,3803人,實有耕地面積2876畝,從事農副產品加工的草繩專業戶48戶,從業人員208人,個體印刷業戶8戶,從業人員826人。全村現有黨員總數136名。

歷史沿革


明初,陳姓從棗強遷此鄭滿溝邊定居,並修橋以便往來,故名陳家橋。1949年始,簡稱陳橋。清同治三年,有史為證,《陳氏世譜》載:“吾祖明初,由直隸棗強遷居新城縣北、去城十八里陳家橋”。
陳橋村素有“草繩專業村”“中國學生作業之鄉”之美稱。農業發達。雖然是農村,在上世紀80年代村子里的工廠有很多,效益很好。

經濟


實稈芹菜

“荊家牌”實稈芹菜是荊家鎮名菜,栽培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該芹菜始於1904年),具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建國后陳橋村陳公祥合作社於1957年在自己的芹菜試驗田內,經過精細管理,每株芹菜重量達到一斤左右,摺合畝產14400公斤。當年陳公祥出席全國勞模大會,受到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同志等中央領導的接見,併合影留念。同年,該芹菜標本在全國農展會參加了展出。荊家實稈芹菜系經過多年優中選優、採用老根留種的方法逐年提純複壯而成。其主要特點:植株生長勢強,葉色深綠肥大、花葉形,葉緣缺刻較深,多葉;葉柄肉質肥厚,實心,纖維少且質脆,風味清香,適於生調和熱炒食用,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一種蔬菜產品。葉柄外部較圓,一般為7-8條小棱,內側有較淺的瓦溝。株高一米左右,莖稈綠色、莖短縮較小。主根入土較深,側根較少,根毛主要分佈在入土10-15厘米處,生育期100-120天,耐運藏,品質好,產量高,一般畝產5000-7000公斤。適應性強,較耐寒,冬性強,不易抽苔。從春季到秋季均可以進行播種,基本上實現周年生產、均衡供應。
陳橋村高度重視芹菜產業發展,積極推廣芹菜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提高了芹菜產品質量。對芹菜產業實行了統一供種、統一技術規程、統一銷售等社會化服務,促進實稈芹菜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