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山公園

貴州興仁縣景點

真武山公園位於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縣縣域西南隅,真武山又名翠屏山,山上原有參天古樹上百棵,其“紅葉聳翠”為興仁八景之一。

從清道光年間以來,真武山上陸續建成文昌閣、靈官廟、把酒亭、紅樹山莊、翠屏軒等一批建築,並有石階路相連。后因“文蘋”中被毀,僅留下一些古樹和殘垣斷壁。

簡介


真武山公園
真武山公園
位於興仁縣縣城西隅,始建於明洪武(1383年)又稱真武廟文昌閣、老君廟等。園內鳥叫蟬鳴、古樹參天,佔地約6畝。主要景觀有人造疊泉、壁泉、榕蔭小憩、百鳥園等,是人們休閑娛樂勝地。

鯉魚湖度假村


山無水不明,水無山不秀。鯉魚三角壩人造湖,山環水,水映山,可謂盡得山水之好妙。
鯉魚壩,坐落在興仁城東南15 公里的群山環抱中,北靠三角壩人造湖,面對大橋河百畝良田,景色迷人。三角壩一潭清水,養育著鯉魚壩村3000多苗族同胞。
從興仁城至鯉魚壩,公路沿峰叢褶斷帶飄逸穿梭,輕鬆、平坦,若珊瑚叢中的游魚。谷地中有常年流水,使突出的峰叢顯得風流別緻,群峰環繞田園,山峰上灌木叢生,視野廣闊,環境氣氛清新宜人。
鯉魚山形之“奇特”在於各峰獨立成趣,有如卧虎、盤龍;有的象金雞獨立;有的象苗胞少女;有的如醉漢倒地.....特別在6月清晨雲霧繚繞之時,或者10月金秋的落日黃昏,任意爬上一座峰頂,都可放眼峰叢的千姿百態,宛如活動的山水風景畫廊,線條柔和,不斷變幻,富有生機,呈現出清、奇、秀之美。

龍潭


真武山公園
真武山公園
沿大橋河堤龍潭逆流而上,可直入鯉魚心臟——龍潭。龍潭發源 於鯉魚苗寨正東500米處的青龍峰下,水面約120米,每秒出水40公斤以上,年產水量0.8億立方米。泉水冬暖夏涼,清澈透明,是典型優質地下礦泉水。
“登高志遠,臨泉心清”,龍潭清奇幽深,四季流量不變,確為其它泉流所難比擬。上午9點左右陽光照進峰谷,透過霧雨珠簾,泉口上空映出道道繽紛彩虹,在石壁上晃動,璀璨奪目。整個山谷籠罩在一派神話般的世界里,廣渺空靈、雅趣無窮。龍潭清泉輕快穿流於峰叢谷地之中,不知疲倦地追尋自己摯愛的大海,它似乎知道有不息地奔流,才有來日無邊無際的壯闊。
龍潭西側石壁山腰,有百餘戶苗胞隱於綠蔭叢中,忽隱忽現,如在月明風清的夜晚,可聽到山風過處傳來陣陣“仙樂”之聲,與龍潭流水的輕快歡鳴相應,匯成一曲超然的苗鄉小夜曲,給人留下奇妙的遐想。
龍潭北麓的峰谷叢中辟開一條黃土車道,橫穿鯉魚苗寨,平緩向西北峰谷底部向上延伸而去,是直通三角壩人造湖的理想之路。

三角壩人工湖


三角壩人工湖始建於1958年,水面寬約777畝,蓄水量408萬立方米,南北不寬東西卻不能盡收眼底,水中有山,山上林木蔥蔥鬱郁,湖水澄明,宛若溶進一片藍天,幽藍醉人。
三角壩湖從西向東蜿蜒而去,無喧天巨浪,也不豪邁氣壯,一派明麗宜人的景色,活象一位嫻靜的神女半遮半掩,笑而不言,增加了三角壩湖泊的安詳寧靜氣氛。南面是一道引水渠,順鯉魚苗寨而去,居高臨下,沿閘門湧進苗家山寨的田園。
三角壩之樂莫過於環湖尋幽探勝,比泛舟碧波更能悟出三角壩的神韻。從湖的西北角進入,沿北山環湖,只見群山側影在粼粼波光之中晃動,就像給翡翠群山鑲上了玉片銀珠。湖中的山峰上松林蔥蘢,芳草如茵,蘑菇四處,色彩斑斕,一群群水鳥點波觸翠,一片生機盎然的情景使人心曠神怡。
鯉魚壩的湖光山色和特有的苗族風情,近年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縣委、縣政府決定開發鯉魚壩為旅遊風景區,現已經貴州省水電廳江河旅遊發展公司規劃並已通過審查,預計總投資396萬元,由綜合服務中心和水上遊樂、度假休閑、民族風情、狩獵等遊樂區組成,將設天然游泳池、衝浪滑水、度假村、桃花園民族文化村、野營地、布依水榭、野生動物狩獵場等項目。此風景區開發分三階段進行,預計到2004年全部建成。目前,湖賓別墅民族文化村、天然游泳池、遊船等項目已相繼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