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

聊齋志異篇目

《雷公》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徠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原文


亳州民主從簡,其母坐室中,值小雨冥晦,見雷公持錘,振翼而 入。大駭,急以器中便溺傾注之。雷公沾穢,若中刀斧,返身疾逃;極力展 騰,不得去。顛倒庭際,嗥聲如牛。天上雲漸低,漸與檐齊。雲中蕭蕭如馬 鳴,與雷公相應。少時,雨暴澍,身上惡濁盡洗,乃作霹靂而去。
據《聊齋志異》手稿本

註釋


徠亳(bó泊)州: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毫縣。
雷公:古代神話中的司雷之神,也稱“雷祖”、“雷師”。《山海經·海 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論衡·雷 虛》:“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持椎,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扣擊之意也。”
雲中蕭蕭如馬鳴:指施雨之龍。古人喻稱龍為”天神上帝之馬”。見《藝文類聚》九六引劉碗《神龍賦》。
澍(zhù注):通“注”,澆灌。

譯文


安徽亳州人王從簡,他的母親坐在屋裡,遇到小雨天,夜色昏暗,看見雷公手持大槌,閃動著翅膀飛進屋來。她嚇得不得了,急忙端起便盆把尿液潑向雷公。雷公身上沾了污穢,好像被刀斧砍中,反身快逃,但翻來複去地跳躍,就是走不了。最後跌倒在院中,吼聲如牛。這時天上的烏雲慢慢低下來,漸漸和屋檐齊平。雲中有叫聲像馬嘶鳴一樣,和雷公相互應和。一會兒,大雨猛然傾瀉下來,雷公身上的髒東西全被沖洗乾淨,這才打了個霹靂升空而去。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