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文化館

1949年建立的公益性事業單位

通州區文化館建於1949年,是通州區政府設置的專門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的事業機構,隸屬於通州區文化委員會。2010年7月因舊館拆遷,現暫時遷至永順南街164號。2014年遷至北京市通州區通胡大街76號,是政府設立的全民所有制公益性事業單位

歷史沿革


文化館前身是民眾教育館。1948年12月通州解放,通州區軍管會(北平市軍管十一區)接管了河北省立通縣民眾教育館及通縣縣立民眾教育館。1949年4月通縣人民政府接收,7月,兩館合併稱通州市(縣級市)人民教育館。1949年8月,撤銷戰爭期間區劃建制,恢復了河北省,設立通縣專區通縣、通縣鎮仍為分立的縣級單位,人民教育館又分為兩個館,分別由通縣和通縣鎮管理。1952年教育部、文化部通知,人民教育館改由文化部門領導,改稱文化館。兩館分別改稱通縣人民文化館和通縣鎮人民文化館,二館同在潞河公園辦公。年底,通縣人民文化館遷到官園,后又遷到馬家衚衕9號。1954年,通縣鎮改通州市,通縣鎮文化館改稱通州市文化館。1958年4月,通州市、通縣劃歸北京市,稱通州區,兩館合併更名為北京通州區文化館。1958年10月併入通州區工人俱樂部,對外兩塊牌子,合署辦公。同時,文化館圖書室從館內劃出,成立通州區圖書館。1960年通州區改縣,文化館更名通縣文化館。同年,文化館與通縣體委合署辦公,各自保留建制。1964年4月,通縣圖書館歸併通縣文化館圖書室。1965年4月,文化館與體委分開辦公;同月,文化館圖書室分出,成立通縣圖書館。1973年5月文化館、俱樂部分屬。1997年通州縣改區,通縣文化館更名為通州區文化館。

館內設施


文化館最初館址在潞河公園。建築面積9408平方米,有講演廳、閱覽室、陳列室等館舍105間,有各類圖書20000餘冊,報紙雜誌10餘種,標本、模型及各種儀器500餘件,運動、娛樂器具近百件。1958年,文化館從潞河公園遷到工人俱樂部的幾間小平房裡。1979年5月,文化館再遷到俱樂部後院新館址時,有館舍1200平方米。1984年7月,政府在西海子西街建設新館,建築面積1860平方米,有多功能廳、排練廳、展廳、教學室、檔案室、資料室、辦公室等。

員工情況


目前文化館人員編製為33人,現有幹部職工31人,離退休人員22人。人員結構分行政、業務、工勤三部分,其中業務幹部人數佔全館總人數的77%,行政工勤人員佔23%,本科以上學歷25人,佔全館總人數的81%。
截止2010年底,歷任館長:范林、鄧長勵、林為、劉廷佐、劉呈祥、張丙新、李永慶、張向群、張希政、馮振光、孫文啟、王啟會、陳克強、戴立軍。

部門設置


文化館藝術門類包括:文學、美術、書法、攝影、聲樂、器樂、曲藝、戲劇、舞蹈等多個門類,人員配備基本合理。部門設置分別為:文藝部、美術部、活動策劃部、技術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檔案室、辦公室、編輯部、總務處、老年活動部。
文化館每年舉辦美術、書法、聲樂、器樂、英語、舞蹈等各種培訓班,上千人次參加培訓;開展美術、書法、攝影等藝術作品展覽,上萬人次觀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