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氣

詞語

赤氣,漢語詞語,指紅色的雲氣;炎暑之氣。

引證解釋


● ● 紅色的雲氣。古代以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之日觀雲色,謂赤色者主兵荒。見《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漢·鄭玄注。后因以赤氣為兵災之象。
唐·李商隱《失題》詩:“三靈迷赤氣,萬匯叫蒼旻。”
馮浩箋·注引《三輔舊事》:“漢作靈臺觀氣,黃氣為疾病,赤氣為兵,黑氣為水。”
《宋史·五行志二下》:“建炎元年八月庚午,東北方有赤氣,占曰:‘血祥’。”
● ● 紅色的雲氣。傳說謂帝王的祥瑞。舊史稗說中每載帝王降生或所處之地有赤氣出現。
舊題漢·郭憲《洞冥記》:“漢武皇帝未生之時,景帝夢一赤彘從雲中而下,當崇芳之閣,見赤氣如霧,來蔽戶牖。”
《北齊書·神武帝紀上》:“﹝神武﹞后從榮徙據并州,抵揚州邑人龐蒼鷹,止團焦中。每從外歸,主人遙聞行響動地。蒼鷹母數見團焦赤氣赫然屬天。”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詩》:“熙寧二年十一月,京師每夕有赤氣,見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滅。人以為皇子降生之祥。”
● ● 炎暑之氣。
唐韓愈《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魂翻眼倒忘處所,赤氣沖融無間斷。有如流傳上古時,九輪照燭乾坤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