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性寰樞椎脫位

單純性寰樞椎脫位

單純性寰樞椎脫位通常是指寰椎與樞椎(第一和第二頸椎)骨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發生關節功能障礙和(或)神經壓迫的病理改變。單純性寰樞椎脫位多由於患者受到外力,造成寰椎橫韌帶斷裂,引起寰椎向前滑出脫位。出現頸部不穩感、頸痛及肌肉痙攣、頸部活動受限、頭頸被迫體位、后枕部壓痛等癥狀,脊髓神經受累時出現相應的癥狀及體征。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一般行後路融合內固定手術。可合併或併發Arnold-Chiari畸形、脊髓受壓等,出現全身肌肉緊張,手握物不穩,行走無力,四肢肌肉萎縮等。預后直接與脊髓損傷的嚴重程度有關。若無脊髓損傷,一般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外傷性脫位:作用於頭頸後部的外力造成寰椎橫韌帶斷裂時,易引起寰椎向前滑出的脫位。
● 病理性脫位多見於兒童,主因咽後部炎症造成局部肌肉、韌帶及關節囊水腫鬆弛及局部骨質脫鈣,進而引起橫韌帶的鬆動、撕脫,並逐漸引起寰椎向前脫位。

癥狀


● 視移位程度及致傷機制不同,臨床癥狀懸殊甚大,輕者毫無異常主訴,重者可造成完全性癱瘓,應注意觀察及鑒別。其臨床特點如下:
● 頸部“不穩感”:即患者自覺頭頸部有被折斷之不穩感,以致不敢坐起或站立,喜用雙手托住頭部。
● 頸痛及肌肉痙攣:外傷性者多較劇烈,尤以傷后數天內為著。
● 活動受限:無論外傷性或病理性者,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頭頸部活動受限,嚴重者開口亦感困難。
● 被迫體位:如雙側關節均有脫位時,頭頸呈前傾斜體位;如一側性關節脫位,則頭向健側旋轉並向患側傾斜,此種體位加重了活動受限的程度,包括張口困難。
● 死亡率較高:外傷性者如暴力較強、作用迅猛,易因頸髓高位損傷而死於現場或運送途中。即使不全性脊髓損傷者,亦易死於各種併發症,應注意及早防治。
● 其他:如后枕部壓痛,吞咽困難及發音失常帶有鼻音等。脊髓神經受累時,則出現相應的癥狀及體征。

檢查


● 診斷單純性寰樞椎脫位,主要依據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 體格檢查
● ● 檢查的目的是了解脫位的部位和程度,可初步判斷病情。
● X線檢查
● ● 主要是為了觀察寰樞椎脫位情況,可明確診斷。
● CT檢查
● ● 主要是為了明確寰樞椎結構變化及脊髓受壓程度。是最有價值的檢查之一。
● MRI檢查
● ● 主要是為了更清楚地觀察脊髓受累情況。

診斷


● 醫生診斷單純性寰樞椎脫位,主要依據病史、典型癥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
● 有頭頸部外傷史或咽後部感染史。
● 出現頸部不穩感、頸痛及肌肉痙攣、頸部活動受限、頭頸被迫體位、后枕部壓痛等癥狀,脊髓神經受累時出現相應的癥狀及體征。
● X線片可見頸椎椎體前陰影增寬,明確寰椎脫位的程度和方向,寰椎齒突間距離超過3mm就應懷疑有脫位的存在。
● CT檢查顯示橫韌帶附著點的骨塊發生了骨折移位,則可證明橫韌帶已失去了功能。還可見寰樞關節脫位狀態和椎體間的異常排列。
● MRI檢查可見頸脊髓受壓、變性表現。

鑒別診斷


● 需與頸椎病、寰樞椎骨折、齒狀突骨折等相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治療目的是解除脊髓壓迫,穩定寰樞關節,防止再脫位。
● 保守治療
● ● 包括牽引及頸部制動,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對有脊髓壓迫癥狀的患者予以脫水療法,對長期卧床的患者注意預防併發症等。
● 手術治療
● ● 對於脫位時間久,經牽引不能複位,脊髓腹側和背側均受壓者可採取手術治療。手術一般採用後路融合內固定術。

危害


● 出現頸部不穩感、頸痛及肌肉痙攣、頸部活動受限、頭頸被迫體位、后枕部壓痛等癥狀,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單純性寰樞椎脫位可合併或併發Arnold-Chiari畸形、脊髓受壓迫等,出現全身肌肉緊張,手握物不穩或無力,行走無力,容易跌倒,四肢肌肉萎縮等。
● 嚴重的單純性寰樞椎脫位會導致患者死亡。

預后


● 預后直接與脊髓損傷的嚴重程度有關。
● 如果脊髓損傷為完全性,特別是胸式及腹式呼吸完全喪失的病人,儘管可以採用呼吸機輔助持續通氣,但病人的死亡率很高。
● 如果脊髓損傷為不完全性,膈肌還有功能,則病人術后仍有可能依靠自主呼吸生活,同時進行肢體和二便功能的康復鍛煉。
● 如果病人沒有出現脊髓損傷,則病人在術后佩戴3個月左右的頸托后,即可適應一般的日常生活。

預防


● 避免遭到嚴重的頭頸外傷打擊,提高自身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