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購食鹽

一起社會事件

徠搶購食鹽,是一社會事件。2009年6月底,幾乎與強熱帶風暴“蓮花”登陸福建同時,一股謠言突襲福建,隨之勁刮的食鹽搶購風席捲寧德、福州、南平、莆田、三明等市。

起因


(圖)搶購食鹽
(圖)搶購食鹽
2009年6月21日,寧德市霞浦縣突傳謠言,說鹽場受到污染,食鹽斷貨且要漲價,許多市民搶購食鹽,部分鄉鎮斷貨,個別地方1元/包被不法商販炒至3~5元。當晚,謠言傳至寧德市蕉城區和福州市區,引發市民搶購,部分商店斷貨。寧德地區和福州地區平常日訂貨量分別為44噸和77噸,但21日晚至22日10時,訂貨量猛增至321噸和716噸。約從6月21日22時至22日10時,福建省省會福州市區部分超市、零售店食鹽遭市民搶購,3個月庫存一掃而光,400克袋裝食鹽從1元瘋漲至5元、8元,偏遠縣市竟達10元。

經過


2009年6月21日晚,在台江區五一南路金色維也納小區的萬嘉超市,雖然價格仍是1元,但兩箱食鹽已告罄。有居民整箱買走,不是分包買,不知為什麼。幾乎與此同時,附近的沃爾瑪和好又多兩家大型超市中,共約30多箱食鹽被搶購一空。這兩家超市的零售價更便宜,僅為0.9元/包。22日上午,更大的搶購風潮席捲全城——10時許,上述沃爾瑪和好又多兩家超市又被搶購近80箱食鹽,不僅0.9元/包的普通食鹽被搶購,甚至3元/包的高價食鹽也徹底清空。22日早晨,福州當地一家都市報刊出了福建寧德霞浦、福鼎一帶因謠傳海水污染食鹽被搶購斷檔的新聞。10時后,福州市區的各大超市、雜貨店出現了食鹽斷貨現象。

處理


搶鹽事件發生后,福建省鹽業公司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成立應對突發性事件保障食鹽供應協調指揮部,並電告各分公司和碘鹽廠每兩小時彙報情況,並加班生產,保證庫存,增加車輛調運,同時向政府和媒體反映情況,發公告闢謠,還將福州、寧德兩市食鹽調度許可權收歸指揮部。羅建強稱,全省各地生產和庫存均正常,該公司物流車隊將加班配送。福州市物價部門表示,將對哄抬物價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徠就在2009年6月初,福建省重要食鹽生產基地漳州市也遭遇了一場食鹽搶購風波,風波源自一則“海水污染、食鹽將不能食用”的謠言,搶購風從漳州市下轄的雲霄縣東廈鎮波及漳州全市,現已平息。

相近事件


(圖)搶購食鹽
(圖)搶購食鹽
福建省漳州市也遭遇了一場食鹽搶購風波。風波源自一則“海水污染、食鹽將不能食用”的謠言,謠言的最初發源地在雲霄縣東廈鎮一帶。“鹽水受到污染、海鹽今後將不能食用”是謠言中的“主流陳述”,並快速傳播衍生出新的版本。有說海水污染,以後不能再生產鹽;有說四川地震造成生態破壞,產出的食鹽已不能食用;有說地震災區堰塞湖潰壩,污染物流向大海污染海鹽;有說漳州出現豬瘟,要用碘鹽消毒,消耗大量食鹽。搶購風從漳州市下轄的雲霄縣東廈鎮波及漳州全市,現已平息。
童志鋒分析:因“海水污染”謠言而產生的搶購食鹽風波看起來十分荒唐,但說明當前社會大眾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敏感和緊張心理,以污染為由頭的謠言具有如此“號召力”和“殺傷力”,值得警惕。童志鋒認為,漳州食鹽搶購風波給地方政府提出了警示,如何正確引導群眾對污染問題的關注,避免一般群眾因對污染問題的“不正確認知”,而造成社會公共事件,是地方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