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管理
感情管理
感情管理,是指管理者通過本身的形象、行為、情感來調動職工積極性的一種管理方法。
企業感情理念
是溝通人與人的感情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要調動人的積極因素,發揮職工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必須落實到對人的有效使用上。管理者要把自己置身於與職工平等的地位,形成真正的民主空氣,以達到民主管理的目的。
指管理者以身作則,為人表率,用自己的行為來體現人的感情,用自己的形象來影響職工,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產生凝聚力。
現代管理的發展趨勢是從對物的管理轉向對人的管理。人是管理活動的中心,也是使用各種管理方案的基礎,因此,管理者必須將主要精力放在對人的管理上。而人是有感情的,人的行為往往受感情的支配。
作為管理者要捨得在感情上作些投資,力求做到關心人、理解人、會用人。關心人是指要從人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出發,既關心人的生產、生活、家庭、個人的實際困難,又關心人的成長進步,自我實現,使職工感到你是時刻關注他的,從而更加忠減地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努力工作。理解人是指了解人和熟悉人,管理者不僅要了解一般人的行為模式,而且還應根據這個模式對每個人進行研究,其關鍵在於溝通感情。會用人是善於發現部屬的特長和技能,了解他們的真正價值所在,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把各人安排到最能發揮其作用的崗位上去。
美國著名的情緒心理學家拉扎勒斯提出,當前面臨的事件觸及個人目標的程度是所有情緒發生的首要條件,當該事件的進行促進個人目標的實現時,產生積極的情緒情感,反之,則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情感。目標是個人追求的一種生活境界,它表現為個人的理想、願望、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期盼,一般存在三類心理目標:與生存有關的目標、與社會交往有關的目標、與自我發展有關的目標,簡稱為生存目標、關係目標、發展目標。如果某些管理行為能夠促進員工的個人目標向預期的方向發展,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情感;反之,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情感。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把企業推向市場,增強企業活力的大潮中,搞好企業的感情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感情管理就是管理者為建立職工對企業,對社會及職工之間的感情,遵循心理活動的有關規律,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激活職工的積極情緒和情感的活動過程。
感情管理不是憑感情用事,它具有自己的特定含義。
(1)感情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過程。是以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做指導,激活職工的積極情緒和情感,建立和諧、友誼、團結、融洽的戰鬥集體,提高工作質量和生產效率的管理過程。
(2)感情管理是管理者遵循心理活動有關的規律,採用科學方法和手段,積極有效的組織活動過程。
(3)感情不是自發產生的,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客觀事物和對自身態度的反映,因此,感情管理是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
(4)感情管理又是一個動態活動過程。因為感情是隨著客觀環境和企業內部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感情管理是一個不斷啟發、誘導、抑揚和協調情緒和情感的發展過程。
分析一下美國斯特松(Stetson)公司的一段管理實踐有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這一點。
斯特松公司是美國最老的制帽廠之一,1987年時公司的情況非常糟糕:產量低、品質差、勞資關係極度緊張。此時,當地的一位管理顧問薛爾曼應聘進廠調查。他的調查結果顯示:員工們對管理層、工會缺乏信任,員工彼此間也如此。公司內的溝通渠道全然堵塞,員工們對基層領班更是極度不滿,其中包含了偏激作風、言語辱罵、不關心員工的情緒等問題。通過傾聽員工的心聲,認清問題所在,薛爾曼開始實施一套全面的溝通措施,加上有所覺悟的管理層的支持,竟在4個月內,不但員工憎恨責難的心態瓦解,同時他們也開始展現出團隊精神,生產能力也有提高。感恩節前夕,薛爾曼和公司的最高主管親手贈送火雞給全體員工,隔天收到員工回贈的像一張報紙那麼大的簽名謝卡,上面寫著:謝謝把我們當人看。
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托馬斯·彼得斯曾大聲疾呼:你怎麼能一邊歧視和貶低員工,一邊又期待他們去關心質量和不斷提高產品品質!他建議把能激發工作激情當成一個領導人的“硬素質”。晉陞這樣的人:他們在沒當領導之前,能在他們的同事中激發工作熱情,當了領導后,在他們的下屬中,甚至是在其他部門的同級人員中,激發熱情、熱心與積極性。
通用電器公司的管理經驗也表明:感情管理方式創造了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相互信任,從而更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該公司認為情感管理由以下要素構成:理解僱員心理、培養企業大家庭氛圍、公司內民主、堅持員工第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