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

大包

大包,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足太陰脾經。脾之大絡。右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6肋間隙處。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及胸長神經末支;胸背動、靜脈及第七肋間動、靜脈,主治胸肋滿痛,氣喘,全身疼痛,四肢無力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簡介


● Dàbāo SP21
● 來源:《靈樞·經脈》
● 歸經:足太陰脾經
● 功效:寬胸益脾,活絡止痛
● 屬性:脾之大絡

穴名釋義


● 大,大小之大;包,包容。本穴總統陰陽諸絡,灌溉五臟六腑,無所不包,通達周身,輸布各處,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胸外側區,第6肋間隙處,在腋中線上。

簡便取穴

● 乳頭平第四肋間隙,向下數兩個肋間隙即為第六肋間隙,側卧或抬開手臂,腋中線與第六肋間隙交點,即為此穴。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前鋸肌。
● 淺層布有第6肋間神經外側皮支和胸腹壁靜脈的屬支。
● 深層有胸長神經的分支和胸背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主治


● 胸肺疾病,例如胸脅痛,咳嗽,咳痰,胸悶,氣喘。
● 全身疼痛,四肢無力。

操作


治療操作

● 斜刺或者向外平刺0.5~0.8寸,切忌深刺以免損傷肺臟;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古籍摘要


● 《靈樞·經脈》: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脅。
● 《靈樞·經脈》: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節盡皆縱,此脈若羅絡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絡脈也。
● 《針灸甲乙經·卷九》:大氣不得息,息即胸脅中痛,實則其身盡寒,虛則百節盡縱,大包主之。
● 《備急千金要方》:主胸脅中痛。主大氣不得息。

常用配伍


● 配商丘,用灸法,治大便乾結、排出困難。
● 配三陽絡透郄門、陽輔、足臨泣,治胸脅痛。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