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晚報
江蘇省揚州市委主辦的日刊
江蘇省揚州市委機關報《揚州日報》的子報,創刊於一九九六年元月一日。發行十二萬份。其中,家庭訂閱比例達百分之四十六點五,零售佔百分之三十三。目前為揚州市發行量最大的市民報。其整體閱讀率達到百分之七十七點八。
《揚州晚報》以其堅持多年獨樹一幟的辦報理念,贏得了讀者和專家的交口稱讚,不僅在揚州市場多年雄踞強勢地位,而且2008年還一舉斬獲中國地市報十強,創造了令人驚羨的“揚晚現象”。
據國家統計局揚州調查隊公布的揚州報業市場讀者調查報告顯示,揚州日報社3家報紙越來越受到讀者喜愛,而《揚州晚報》捧出的精美資訊“套餐”則一枝獨秀,龐大的讀者群體占調查對象總數91%;讀者總體滿意率位居榜首,高達93.88%;傳閱率最高,傳閱人數兩人以上的比重高達90.4%。此外,揚州晚報社發行量、廣告額也全線飄紅。在全國經濟遭遇寒冬的2009年,廣告實際到賬8500萬元,2010年發行量也突破10萬份。
《揚州晚報》名聲大噪、海內外聞名,則是因為《揚州晚報》“偽造報紙獲中國新聞最高獎”事件。2007年3月,《揚州晚報》總編輯助理程建平拍攝的系列組照《千年古城捧回“聯合國人居獎”》上報參評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2007年8月28日,第17屆中國新聞獎評選揭曉。《揚州晚報》A5專版以《千年古城捧回"聯合國人居獎"》獲得攝影作品類三等獎。評選結束后,中國記協又在網上公示獲獎作品,接受社會監督。隨後,該獎被揭發是不存在的偽造版面,輿論嘩然。《揚州晚報》當天實際刊出的是名為《24小時快拍“人居揚州”》的專版,內容是講述揚州人民的生活點滴及當地文化,版面上的照片、作者、編輯都與獲獎的作品完全不同。報紙下面 還有一個通欄廣告。
被網友揭露后,中國新聞獎主辦單位“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表示,《揚州晚報》以虛假報導申請獎項,現已被撤消獲獎資格。據報導,《揚州晚報》自成立以來,從未有新聞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為拿到中國新聞獎,新上任的社長王根保雄曾一再許諾,如能拿到中國新聞獎,將獲10萬元獎金及升職。
相關媒體評述:
2007年11月8日《南方都市報》發表評論稱:“這超凡的想像力背後,有追逐利益的動機,但更多的是一個缺乏專業精神的新聞機構的虛榮和輕佻。它對自己沒有尊重、對自己所在的體系也沒有尊重,這個笑話不過是一個不尊重專業的體系對自己的報復。”《揚州晚報》及其所屬的揚州日報社對《千年古城捧回“聯合國人居獎”》參評中國新聞獎並獲獎是十分看重的。對一個新聞工作者及其所屬的新聞單位而言,能夠獲得代表全國新聞作品最高水平的中國新聞獎,是一種莫大的榮譽,何況還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首次獲獎。然而,對獲獎的追求需要通過合法的途徑去實現。如果所提交作品的水平達到了獲獎的要求和標準,或者像《千年古城捧回“聯合國人居獎”》這樣的“儘管新聞事實真實,作品也系本人所攝並公開發表”,但卻採取了違規的手段,即便最終獲了獎,也是一種“程序不正義”。
2007年9月25日人民網刊載評論,稱此事:“不僅僅傷害了獎項和獲獎作品的公信力,也會給作者和選派單位的聲譽來帶來負面的社會評價。而這種聲譽的負面評價,對於從事新聞事業的媒體和新聞工作者而言,會影響到整個媒體的公信力。如果一家媒體為了獲獎而不惜通過“一報兩版”的方式“造假”,那麼,今後讀者對該媒體的報道多半會抱有懷疑。”“而新聞工作者如果為了晉陞、評級而通過違規造假的方式去參評,不僅僅體現了其追逐名利的功利和虛榮,也恰恰暴露了其對評審制度的不屑和對評委及公眾智商的低估。”
據2007年9月14日《明報》消息:記協負責人否認參賽審核制度有問題。她解釋,每年申報獎項的報道超過1000個,都是由各地報社及電視台推薦,記協基本上都相信媒體的誠信,而記協亦不可能派人到全國驗證所有參賽作品的真偽。該負責人又表示,為保證獲獎作品的真實性,獲獎名單公布后,有兩次為期7日的“公示期”,民眾可提出不同意見及投訴,記協都會認真處理及追查,評委內部亦設有4重關卡審核申報作品。
2007年10月18日中華傳媒網發表學者陳力丹、陳秀雲的文章《完善中國新聞獎評獎的監督機制——從揚州晚報“假版評獎”事件談起 》,文章認為假版評獎事件反映評獎機制存在漏洞。“問題作品沒有在公示期被揭露,首先說明知情者沒有注意到或者沒有重視公示。由此證明公示雖有一定成效,但是,宣傳的力度還不夠,公眾參與熱情不高。”“現有的公示期可能過短,公示信息沒能在公眾中傳播開來,使一些知情人未能及時參與其中。”“記協注重把公眾評議發給評委參考,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卻沒有想到把評委參考之後的處理意見再反饋回去,看起來,有公示不公開的嫌疑。”而且“在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總數70名的評委中有64位是全國各級各地新聞機構的領導,只有6位來自新聞教研單位,在龐大的評委會裡面,新聞學者微不足道。評委會構成的單一,註定了無論怎麼‘輪換和迴避’,他們都可能和參評新聞單位有某種聯繫,何況一些評委所在的媒體又有作品直接參評。”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健全評獎的監督機制,引入問責制、強化核查環節。
該事件被舉報后,揚州日報社、揚州晚報領導作了深刻檢查,免去程建平揚州晚報攝影部主任職務。2007年9月17日的《揚州晚報》刊登消息通報了處理情況並向讀者致歉。但許多業內人士認為,該事件的處理媒體不自律,追懲不嚴厲。一家報社為了騙取中國新聞獎,不惜犧牲中國報紙新聞公信力,以“團隊行為”騙取中國新聞獎全體評委的信任,拿一張根本沒有過的假報紙版面上報參評,這本身就早已構成了“弄虛作假”、“欺騙受眾(中國新聞獎的評委們也是受眾)”“騙取榮譽”的嚴重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違規行為——而且是“團隊行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絕無僅有的!以往的造假,一般是由編輯記者個人或者幾個人的個體製造的,而這一次卻破天荒由“團隊”的整體製造的,《揚州晚報》的造假行為已經是登峰造極了!然而,原《揚州晚報》總編輯陳征宇參與偽造報紙獲獎,並版面責任編輯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不僅沒有受到處分,而且還升任《揚州日報》總編輯。另外,對此事負責領導責任的《揚州日報》社社長王根寶等人,也無一人受處理。中國新聞攝影界泰斗徐林認為,建議在中國新聞界引進引咎辭職機制。他認為中國新聞界、中國記協、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應當痛下決心,從這件事抓起,從這個案例做起,在中國新聞界引進“引咎辭職”機制,應當立即撤掉揚州晚報社社長及其總編輯的職務。
揚州晚報標識
作為一張辦了20多年的城市晚報,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爭取讀者?答案只有一個:追求與眾不同,追求不可替代。特色是《揚州晚報》在激烈的競爭中謀求下一步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那麼,什麼是《揚州晚報》的特色?如何做出自己的新聞特色?揚州晚報社總編輯徐向明告訴記者,相對於其他媒體,本地新聞是《揚州晚報》的特色;相對於同城媒體,獨家報道是《揚州晚報》的特色。如老年讀者非常喜愛的“夕陽紅”,年輕人消費時愛看的“生活秀”,文化人喜歡的“星期六文化周”等都是晚報獨步揚州報業市場的“獨門暗器”。
同城媒體的同質化、獨家新聞越來越難是各家晚報現在最頭疼的一個問題。但是在《揚州晚報》人看來,資源的同質化並不可怕,關鍵是“成品”不能同質化。為此,《揚州晚報》更加註重和對手比拼版面創新、策劃能力、編輯功夫、出版時間、信息處理,更加註重硬新聞的獨家解讀,社會新聞的獨具一格,獨家新聞的獨家發現。
《揚州晚報》每天的地方新聞版達到17個以上,其中視點類的深度報道佔了將近一半。2009年10月,徐向明提出,《揚州晚報》要做區別於其他同城媒體的報紙,要進一步放大“揚晚”特色,為讀者提供“貼身服務”。從10月起,《揚州晚報》成立了以採訪突發事件,報道重大社會新聞,暗訪揭露社會存在問題為主的“韓秋工作室”以及提供“幫辦”服務的96496工作室,這兩個工作室大大增加了本地新聞板塊的必讀性。此外,“韓秋工作室”推出后,每天兩篇以上的發稿量,大大提升了獨家新聞的數量和質量。
“媒體經濟是公信力經濟,影響力經濟,新聞媒體的經濟效益與其公信力呈正向增長,新聞媒體有了公信力,才有權威性,才能對公眾產生更大的影響力,那麼它的廣告附加值就更高。因此,地市晚報要做大做強,必須切實提高自身的公信力,有了公信力就有了影響力。”徐向明說。
在提高公信力方面,《揚州晚報》除了在平時的辦報中注意杜絕失實報道,加強采編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以外,還十分注重活動營銷,即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公益活動、社會活動來做品牌傳播。多年來,徐向明親自抓活動策劃。大到航拍、每年一度的大明寺撞鐘、相親大會,小到周周進社區、晚報寶貝評選,揚州晚報社大大小小的活動從未間斷。
比如:每年元旦,《揚州晚報》都會和演出公司合作推出新年音樂會,並由晚報主辦逐漸過渡到市委、市政府主辦、揚州晚報社承辦。此外,他們還和市裡相關部門合作,不定期地舉辦各種各樣的發展論壇、經濟論壇、文化論壇,利用晚報的影響,邀請全國著名經濟學家、文化學者到揚州,剖析揚州經濟潛力,挖掘揚州深厚的文化內涵,為城市發展出謀劃策……
這一系列連綿不斷、聲勢浩大的活動,為《揚州晚報》樹立新主流媒體的形象作出了重要貢獻,也讓《揚州晚報》更加深入人心。
以網路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崛起,使得媒體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並出現產業加速融合的趨勢。面對新媒體的崛起,《揚州晚報》又是如何應對這一挑戰的呢?徐向明告訴記者,傳統媒體也可以發展新媒體,建立自己的新型傳播網路。揚州晚報網正式開通,整合了晚報原有的揚州E家社區論壇,晚報博客網資源,包括新聞、生活、財經、互動四大板塊,開設有23個細分頻道,日穩定點擊量在5萬左右。新聞板塊不但移植有《揚州晚報》版面上的內容,而且滾動發布最新新聞,同時增加視頻新聞,配合記者隊伍從平面媒體向全媒體轉型。揚州晚報社采編人員全面向網路轉型,攝、寫、播一體化,報紙網路齊頭並進。
在徐向明看來,集文字、視聽、存儲、搜索等功能於一身的新媒體,已經以媒體集大成者的角色,逼近當代傳媒產業的舞台中央,它不僅可與其他媒體相兼容,而且有能力逐步替代其他媒體,成為推動媒體產業融合的主導力量。既然報紙自身的一些缺陷不可克服,產業呈現衰退趨勢,那麼,就必須順應產業融合的潮流,從兩大媒體渠道、終端乃至產業融合的目標出發,進行“雜交、兩棲、混血”,最終實現整個產業鏈的互動和對接,實現新聞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傳統媒體誰掌握了網路,誰就掌握了主動。報業面臨洗牌、調整加速等問題,在我們身上並不是問題,《揚州晚報》已經具備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
2021年8月1日,揚州晚報微博發布消息: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經揚州市防疫指揮部宣傳組同意,《揚州晚報》從8月2日起暫停報紙出版數日,具體恢復時間視管控措施調整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