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斯·穆勒
原德國足球運動員
安德列斯·穆勒1967年9月2日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是一名已退役的德國足球運動員。此前曾在BSCSW法蘭克福隊效力(BSCSWFrankfurt,1974-81)、法蘭克福隊(1981-88)、多特蒙德隊(1988-90)、法蘭克福隊(1990-1992)、義大利尤文圖斯隊(1992-94)以及多特蒙德隊(1994-2000)效力過,2000-01賽季轉會加盟沙爾克04隊效力,2002/03賽季合同期滿后他於2003年8月重新返回法蘭克福隊效力。
2004年3月2日,安德列斯·穆勒宣布退役。
出道伊始,穆勒出眾的足球才華就引得前輩們嘖嘖稱嘆。無論是在法蘭克福、多特蒙德還是西德青年隊,穆勒都被當作中場核心重點培養。1990年,既沒有歐錦賽經歷也沒有奧運會經歷的穆勒直接踏上了世界盃的征程。儘管在整個賽程中,穆勒上場的時間總共加起來只有可憐的22分鐘,但他不俗的表現贏得了人們的認可,貝肯鮑爾甚至預言穆勒將成為未來德國國家隊的新領袖。
安德烈斯·穆勒
一路走來,穆勒光芒四射。他為他所效力的每一支球隊都帶去了冠軍的榮譽,他為尤文圖斯隊奪得聯盟杯冠軍立下汗馬功勞,他為多特蒙德隊奪得兩次德甲冠軍和一屆冠軍聯賽冠軍鞠躬盡瘁,他更是沙爾克04隊兩奪德國杯冠軍的絕對功臣,他讓關注他的球迷感受了足球的至高境界,他那隨心所欲的突破、分球和射門,他那出神入化的定位球腳法以及突然而致命的遠射,成為綠茵的經典記憶。
2004年3月2日,德國球星穆勒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自己退役的決定。“我現在就要掛靴,休息一下,然後找一個新的方向,”以中場戰鬥力旺盛著稱的穆勒說道。36歲的穆勒是德國1990年捧得世界盃的冠軍隊成員之一;在1996年的歐洲杯半決賽對英格蘭的點球大戰中,他攻入了德國最後一個點球幫助球隊晉級決賽,並且最終獲得了冠軍。
賽季 | 俱樂部 | 號碼 | 出場 | 進球 | 國家 | 聯賽等級 | 排名 |
2003/04 | 法蘭克福 | 32 | 11 | 德國 | 1 | 16 | |
2002/03 | 沙爾克04 | 7 | 22 | 1 | 德國 | 1 | 7 |
2001/02 | 沙爾克04 | 7 | 32 | 4 | 德國 | 1 | 5 |
2000/01 | 沙爾克04 | 7 | 32 | 1 | 德國 | 1 | 2 |
1999/00 | 多特蒙德 | 10 | 18 | 3 | 德國 | 1 | 12 |
1998/99 | 多特蒙德 | 10 | 30 | 7 | 德國 | 1 | 4 |
1997/98 | 多特蒙德 | 10 | 26 | 10 | 德國 | 1 | 10 |
1996/97 | 多特蒙德 | 10 | 26 | 5 | 德國 | 1 | 3 |
1995/96 | 多特蒙德 | 10 | 23 | 8 | 德國 | 1 | 1 |
1994/95 | 多特蒙德 | 10 | 30 | 14 | 德國 | 1 | 1 |
1993/94 | 尤文圖斯 | 30 | 9 | 義大利 | 1 | 2 | |
1992/93 | 尤文圖斯 | 26 | 10 | 義大利 | 1 | 4 | |
1991/92 | 法蘭克福 | 37 | 12 | 德國 | 1 | 3 | |
1990/91 | 法蘭克福 | 32 | 16 | 德國 | 1 | 4 | |
1989/90 | 多特蒙德 | 32 | 10 | 德國 | 1 | 4 | |
1988/89 | 多特蒙德 | 29 | 11 | 德國 | 1 | 7 | |
1987/88 | 多特蒙德 | 14 | 3 | 德國 | 1 | 13 | |
1987/88 | 法蘭克福 | 12 | 4 | 德國 | 1 | 9 | |
1986/87 | 法蘭克福 | 22 | 1 | 德國 | 1 | 15 | |
1985/86 | 法蘭克福 | 1 | 德國 | 1 | 15 |
獎項名稱 | 獲獎時間 |
世界盃賽冠軍 | 1990 |
歐洲足球錦標賽冠軍 | 1996 |
歐洲足球錦標賽亞軍 | 1992 |
豐田杯冠軍 | 1997 |
歐洲冠軍杯冠軍 | 1997 |
歐洲聯盟杯冠軍 | 1993 |
德國聯賽冠軍 | 1995和1996 |
德國足協杯冠軍 | 1989和2001 |
德國超級盃冠軍 | 1989、1995和1996 |
這是我一生中所見過最完美的踢足球之腿"---赫爾岑拜因(德國傳奇邊鋒,貝肯鮑爾的戰友)。
在德國足壇,從來沒有人能像他那樣擁有驕人的天賦,從來沒有人能像他那樣僅憑個人的力量便足以主宰比賽的勝敗,也從來沒有人能像他那樣自出道伊始所表現出來的才華就與前輩大師不相上下。過去沒有,今後很可能也不再會出現。他---安德列亞斯.穆勒,“足球皇帝”欽定的領袖接班人,一個總是承載了太多的期望和嘆息,總是徘徊在英雄和懦夫的邊界,總是淹沒於歡呼和唾罵聲里的中場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