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致命魔術的結果 展開
- 美國2006年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電影
- 克里斯托夫·普瑞斯特創作小說
- 2006年克里斯多夫執導電影
致命魔術
美國2006年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電影
《致命魔術》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喬納森·諾蘭 /克里斯托弗·諾蘭 / 克里斯托弗·普瑞絲特編劇,克里斯蒂安·貝爾、休·傑克曼、邁克爾·凱恩、斯嘉麗·約翰遜、麗貝卡·豪爾、斯嘉麗·約翰遜等主演的懸疑驚悚片。
故事講述了在19世紀末,人們對科學文明還不是認識得太過清楚,於是,安吉爾(休•傑克曼Hugh Jackman飾)和伯登(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飾)的魔術,成為了倫敦城內的神奇人物。安吉爾出身貴族,魔術手段華麗豐富,是富人圈子裡的表演常客。而伯登即使出身平平,爭強好勝的心智和充滿創造力的魔術技巧,卻也令他有了名氣。兩人自小本是要好的夥伴,然而,現在魔術界二人各有領地,並且都有野心想成為音樂大廳里的頂級魔術師,一番明爭暗鬥如箭在弦上。伯登掌握了精彩的分身術,叫座又叫好。而安吉爾見情勢不妙,搬來科學家助陣——他發明的交流電有無窮魔力,保證讓觀眾目瞪口呆。二人出招接招,一來一往,爭鬥在劇烈升級,友誼和道德都被拋諸腦後,一場血案在悄悄醞釀。
該片於2006年10月17日在美國和義大利上映。
世紀之交的倫敦,娛樂業才剛剛起步,於是,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魔術師就成了那個時代最神秘莫測的大眾偶像,享受著社會能夠給予的最高讚譽,社會地位也高於其他從事表演的人。
在魔術產生盛行的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了兩位極有天賦的年輕魔術師,最為難得的是,他們還是一起長大的好友:羅伯特·安吉爾性格複雜而且歷練世故,是一名天生的表演家,他知道如何在舞台上將自己完美地展現給觀眾。而阿爾弗雷德·波登則與他完全相反,這位天賦極高且非常富有創造力的魔術天才因為不修邊幅和天真的個性而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更不懂得如何使用華麗的手段去表現他的魔術想法。兩個人在一場一場的表演中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將其他魔術師都甩在了身後,最終卻變成了這對曾經的知心好友的競爭。
兩個人因為互相嫉妒猜疑,而成了勢不兩立的對手,他們用勇敢取代了道德、技巧取代了科學、野心取代了友誼,為了戰勝對方,以便能夠證明自己才是這個時代的第一魔術師,他們尋找各種輔助材料來豐富自己的魔術表演,其中包括剛剛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發明出來的科學奇迹——交流電。事態漸漸不受控制,兩個人的忠誠與信仰都受到了最大限度的考驗,直到引發了一場謀殺,這場世紀大戰才以悲劇收場。
劇照
演員 | 角色 |
休·傑克曼 Hugh Jackman | 羅伯特·安吉爾 Robert Angier |
克里斯蒂安·貝爾 Christian Bale | 阿爾佛雷德·伯登 Alfred Borden |
邁克爾·凱恩 Michael Caine | 卡特 Cutter |
麗貝卡·豪爾 Rebecca Hall | 莎拉 Sarah |
大衛·鮑伊 David Bowie | 特斯拉 Tesla |
安迪·瑟金斯 Andy Serkis | 阿利 Alley |
派珀·佩拉博 Piper Perabo | 莉亞·麥卡洛 Julia McCullough |
職員表
總導演 | 克里斯托弗·諾蘭 |
---|
角色介紹
羅伯特·安吉爾
演員休·傑克曼
出身貴族,性格複雜而且歷練世故,魔術手段華麗豐富,是富人圈子裡的表演常客。和伯登自小是要好的夥伴。妻子被伯登害死後,他並沒有急於殺死波登,而是一步步地破壞波登的魔術事業,讓他身敗名裂后再置他於死地。
阿爾弗雷德·伯登
演員克里斯蒂安·貝爾
伯登對魔術過度的痴迷使他喪失了心智,但他為魔術不斷創新的執著都是極其理性的,而這樣的理性控制他走向了沒有道德、沒有感情的非理性化道路,他在沒有試驗的情況下就打了藍氏結導致安吉爾的妻子死於非命,還在影片結尾槍殺了安吉爾。
序號 | 曲名 | 時長 | 序號 | 曲名 | 時長 |
---|---|---|---|---|---|
01 | Are You Watching Closely | 1:51 | 09 | No, Not Today | 2:31 |
02 | Colorado Springs | 4:15 | 10 | Caught | 1:39 |
03 | The Light Field | 1:50 | 11 | Cutter Returns | 2:13 |
04 | Borden Meets Sarah | 2:11 | 12 | The Real Transported Man | 2:28 |
05 | Adagio for Julia | 2:08 | 13 | Man's Reach Exceeds His Imagination | 2:08 |
06 | A New Trick | 4:29 | 14 | Goodbye to Jess | 2:58 |
07 | The Journal | 2:55 | 15 | Sacrifice | 5:15 |
08 | The Transported Man | 3:36 | 16 | The Price of a Good Trick | 5:06 |
17 | The Prestige | 1:40 |
劇照
該片改編自克里斯多弗·皮瑞斯特(Christopher Priest)的同名小說,喬納森·諾蘭花了整整18個月的時間,才下定決心對小說的內容進行了取捨,然後將素材整合,著手劇本。一開始,邁克爾·凱恩飾演的卡特(魔術師背後幫助其完善表演的導師)就緩緩地道出了完成魔術需要的三個步驟:“驗證”、“轉移”和“蒙蔽”,而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在製作《致命魔術》時,也引用了相同的三個原則,以此來維繫故事中兩位主角羅伯特·安吉爾和阿爾弗雷德·波登之間複雜且矛盾、充滿想象力的奇妙聯繫。
劇照
克里斯托弗·諾蘭將對於原著小說的想法告訴給弟弟喬納森·諾蘭,希望他可以根據原著小說寫齣劇本的初稿。除去故事本身的複雜性,小說里還有一部分是由帶有懺悔情緒的日記組成的—將這一部分有效地融入到劇本中,就成了喬納森·諾蘭所面對的難題,他必須要讓魔術為影片服務的同時,還要讓影片看起來更像是一場盛大的魔術表演。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 1、試金石影片公司(美國) 2、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3、Newmarket Productions 4、Syncopy(美國) |
---|---|
發行單位 | 1、華納兄弟公司(新加坡) 2、Newmarket Films(美國) 3、華納兄弟公司(荷蘭) 4、華納兄弟公司(法國) 5、博偉電影公司(美國) 6、Continental Film(斯洛伐克) |
上映日期
劇照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義大利 | 2006年10月17日(羅馬電影節)(首映) |
美國 | 2006年10月17日(好萊塢,首映)(首映) |
新加坡 | 2006年10月19日 |
加拿大、中國台灣、美國 | 2006年10月20日 |
中國香港、馬來西亞 | 2006年10月26日 |
英國 | 2006年10月29日(倫敦電影節) |
菲律賓 | 2006年11月1日(馬尼拉) |
巴西、韓國、塞爾維亞、泰國 | 2006年11月2日 |
墨西哥、巴拿馬、委內瑞拉 | 2006年11月3日 |
英國 | 2006年11月5日(倫敦)(首映) |
法國 | 2006年11月8日(巴黎)(首映) |
印度尼西亞 | 2006年11月8日 |
英國、愛爾蘭 | 2006年11月10日 |
菲律賓 | 2006年11月15日(達沃) |
法國 | 2006年11月15日 |
澳大利亞 | 2006年11月16日 |
烏拉圭 | 2006年11月17日 |
阿根廷 | 2006年11月30日 |
義大利、土耳其 | 2006年12月22日 |
俄羅斯 | 2006年12月24日(冬季欣快節) |
瑞典 | 2006年12月25日 |
希臘 | 2006年12月26日 |
葡萄牙 | 2006年12月28日 |
埃及 | 2007年1月3日 |
捷克共和國、匈牙利 | 2007年1月4日 |
奧地利、丹麥、愛沙尼亞、芬蘭、立陶宛、波蘭 | 2007年1月5日 |
比利時 | 2007年1月10日 |
比利時、以色列 | 2007年1月11日 |
保加利亞、西班牙、冰島、拉脫維亞、挪威、羅馬尼亞 | 2007年1月12日 |
俄羅斯 | 2007年1月18日 |
斯洛伐克 | 2007年1月25日 |
荷蘭 | 2007年2月8日 |
科威特 | 2007年2月14日 |
黎巴嫩 | 2007年2月15日 |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 2007年4月5日 |
日本 | 2007年6月9日 |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具體獎項 | 獲獎人物 | 結果 |
2007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攝影 | 沃利·菲斯特 | 提名 |
2007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藝術指導 | Nathan Crowley Julie Ochipinti | 提名 |
雖然這並非一部主流的電影,卻仍然帶給觀眾很多樂趣。(《娛樂周刊》評)能看出來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是想在影片中深入探討有關人性的東西,不過似乎不太成功,但兩位主演休·傑克曼和克里斯蒂安·貝爾的表演,卻值得稱道。(《綜藝》評)該片有著演員賣力的表演,順暢的敘事和時而復現的小細節。(《紐約時報》評)
《致命魔術》這部影片既具備了商業電影的諸多特質,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影像作品,它向觀眾展現的種種視覺奇觀、曲折離奇的情節設置,突轉性的結尾,使觀眾在觀影的整個過程中,都保持著旺盛的觀看熱情。此外,該片也是現代社會個體生存境遇的一種隱喻。觀眾看到的是對成功嫉妒執迷至扭曲的個體,人與人之間絕對的矛盾和對立,機械或曰現代科技下人的主體性的喪失等。(《電影文學》評)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