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民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導師

張忠民,男,1952年12月生,1985年復旦大學經濟系經濟史專業研究生畢業,經濟學碩士。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史研究室主任,上海市經濟史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經濟史學學會理事,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史與企業制度、上海經濟史、明清經濟史。目前承擔有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近代中國國有企業的制度演進及其治理模式 ――以20世紀30~40年代為中心”,以及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託課題“清史·工礦志·工業篇”兩項國家級課題。

主要學術專著


《上海:從開發走向開放:1368-1840》(雲南人民出版社1990),《前近代中國社會的商人資本與社會再生產》(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上海)經濟歷史成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艱難的變遷――近代中國公司制度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獲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主編《近代上海城市發展與城市綜合競爭力》(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獲上海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上海市圖書出版二等獎。

主要學術論文


《明代洪武永樂年間的民屯》(1985)、《清前期上海港發展演變新探》(1987)、《前近代中國社會的土地買賣與社會再生產》(1989)、《前近代中國社會的高利貸與社會再生產》(1992)、《從“小蘇州”、“小廣東”到“大上海”》(1993)、《戰時上海的米糧統制:1937~1945》(1994)、《“小生產“、”大流通”--前近代中國社會再生產的基本模式》(1996)、《近代中國的“公司法”與公司制度》(1997)、《近代中國公司制度中的“官利”與公司資本籌集》(1998)、《清代上海會館公所及其在地方事務中的作用》(1999)、《略論明清時期合夥經濟中的兩種不同實現形式》(2001)、《略論戰後南京政府國有企業的國有股份減持》(2002)獲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略論南京政府抗戰前的國有經濟政策1927~1937》(2005)、《略論抗戰時期內地省區企業公司的制度特徵》(2006)、《“小生產”、“大流通”――再論前近代中國社會再生產的基本模式》(2007)、《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統制經濟政策與國家資本企業》(2007)、《孫中山國家資本思想及其對南京國民政府國有經濟政策的影響》(2007)等。
近年來多次赴海外進行學術交流,出席香港中文大學等主辦“中華貨殖論壇”演講(香港中央圖書館)(2006);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術討論會(2006);“台灣國父紀念館"孫中山學術討論會(2006);日本立命館大學:中國近代企業史學術討論會(2006);日本京都大學:近代上海經濟史的歷史再檢討國際學術討論會”(200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