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論

詞語

目論是一個漢語辭彙,意思是像眼睛一樣只見毫毛不見睫毛之論;比喻不自見其過失,無自知之明;比喻膚淺狹隘的見解。

引證解釋


1.謂像眼睛一樣只見毫毛不見睫毛之論。比喻不自見其過失,無自知之明。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豪毛而不見其睫也。今王知晉之失計,而不自知越之過,是目論也。”
司馬貞·索隱:“言越王知晉之失,不自覺越之過,猶人眼能見豪毛而自不見其睫,故謂之‘目論’也。”
唐·王維《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凈覺禪師碑銘》:“無量義處,如來之禪,皆同目論,誰契心傳。”
2.比喻膚淺狹隘的見解。
《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順非辯偽者,比微言於目論。”
張銑·註:“比微妙之聖言於目前狹論也。”
明·唐順之《答洪方洲主事書》:“自嘆草埜書生不能識知榷場事體,終為目論耳。”
清·錢謙益《二髯篇》:“笑我目論窄,徒以髯取人。”
柳亞子《王述庵<論詩絕句>詆諆放翁感而賦此》:“放翁愛國豈尋常,一記南園目論狂,倘使平原能滅虜,禪文九錫亦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