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玄參

苦玄參

苦玄參是玄參科植物苦玄參的乾燥全草。苦玄參藥性偏寒,味苦。歸胃、肺、肝經。苦玄參的成分為三萜、黃酮、葫蘆苦素等。其中,三萜類化合物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規定,乾燥的苦玄參,苦玄參苷IA的含量不得少於0.25%。

簡介


● 正名:苦玄參
● 英文名:Kuxuanshen
● 拉丁名:Picriae Herba
● 別稱:苦草、苦膽草、魚膽草、地膽草、蛇總管、落地小金錢、四環素草

功效與作用


● 苦玄參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苦玄參有抗炎、鎮痛、抗腫瘤、抑菌等作用。
● 苦玄參可以用來治療風熱感冒、咽喉紅腫疼痛、痄腮、喉痹、脘腹疼痛、痢疾、癤腫、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苦玄參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苦玄參。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訴醫生。
●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使用苦玄參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苦玄參前請諮詢醫生。

如何使用苦玄參


● 苦玄參可煎汁內服,用藥時要遵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9~15克。
● 外用時,取適量苦玄參煎汁擦洗患處,或搗碎敷於患處,可治療癤腫、毒蛇咬傷等。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服藥期間,盡量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膩、腥膻的食物,如有需求,在食用前請諮詢專業醫生,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
● 苦玄參出現變質跡象時,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目前,未見資料顯示苦玄參有毒性,也未發現按規定劑量服用苦玄參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報道。
● 如果要長期服用,請諮詢專業醫生,制定合理用藥方案。

我該如何選購苦玄參


● 苦玄參主要產於貴州、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區。
● 苦玄參具有如下特徵:
● ● 苦玄參的鬚根比較細小。莖為黃綠色的方柱形,老莖略帶紫色,多分枝,節稍微膨大;折斷面纖維性,髓部中空。單葉為黃綠色至灰綠色,多皺縮,對稱生長,完整的葉片展平後為卵形或卵圓形;先端銳尖,基部為楔形,邊緣有圓鈍的鋸齒。
● ● 苦玄參的全體覆蓋有較短的、粗糙的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有4枚裂片,靠外的2片為卵圓形,比較大,內側2片為條形,細小;花冠唇形。蒴果被宿存的萼片包裹,為扁卵形。種子數量比較多,細小。苦玄參氣味輕微,味道發苦。
● ● 分枝多,細長,味道苦的苦玄參一般質量較好。
● 放於乾燥的地方保存,並注意防潮。

含苦玄參的中成藥有哪些


● 婦炎凈膠囊:能祛濕清熱、止帶調經,可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引起的月經不調、帶下病、痛經,還可治療附件炎、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炎等。
● 清肺散結丸:能清肺化痰、解毒散結、活血止痛,可輔助治療肺癌。
● 萬通炎康片:具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牙齦紅腫、咽部紅腫、瘡瘍腫痛,也可用於治療扁桃體炎、急慢性咽炎、牙齦炎、瘡癤等。
● 消炎靈片:能消腫止痛、清熱解毒,可用於治療鼻炎、扁桃體炎、咽喉炎、支氣管炎、上呼吸道炎、細菌性痢疾、慢性膽囊炎。
● 炎見寧片:能清熱燥濕、解毒止痛、活血消腫,可用於濕熱瘀毒蘊結所致的咽炎、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結炎。

苦玄參和苦參功效一樣嗎


● 苦玄參是玄參科植物苦玄參的乾燥全草,苦參是豆科植物苦參的乾燥根。二者的功效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 ● 苦玄參和苦參都有清熱的功效,可治療痢疾。
● ● 苦玄參還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風熱感冒、咽喉紅腫疼痛、痄腮、喉痹、脘腹疼痛、痢疾、癤腫、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苦參還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的功效,用於治療便血、赤白帶下、黃疸尿閉、陰腫陰癢、皮膚瘙癢、濕疹濕瘡、疥癬麻風,外用可治療滴蟲性陰道炎。

用藥誤區


● 誤區:苦玄參和苦參是同一種中藥
● ● 雖然苦玄參和苦參的名字很像,但二者不是同一種中藥,苦玄參是玄參科植物苦玄參的乾燥全草,苦參是豆科植物苦參的乾燥根,用藥時要注意避免混淆。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上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下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