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陽

脾陽

脾陽,生理學名詞。指脾的運化功能及在運化活動過程中起溫煦作用的陽氣,是人體陽氣在脾臟功能方面的反映。

簡介


● 英文名稱:Spleen Yang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臟腑

古籍摘選


● 濕之入中焦……其中傷也,有傷脾陽,有傷脾陰,有傷胃陽,有傷胃陰,有兩傷脾胃。(《溫病條辨·中焦篇·寒濕》)

名詞解釋


● 脾之陽氣,與脾陰相對而言,脾之溫煦、推動、升清的一面。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脾陽指脾中屬陽的部分,與脾陰相對,具有溫煦、推動、升清的作用,即脾氣。

脾主運化

● 脾具有運化水谷精微的作用,脾運化經過胃及小腸消化而來的營養物質,在脾氣的推動作用下,清者輸送至全身各處,轉化為精、氣、血、津液,起到濡養五臟六腑、充養四肢肌肉、濡養口唇的作用。
● 如脾的運化能力減弱,推動作用不足,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及精微物質的吸收,可能出現食欲不振、便溏、體倦乏力、口唇無華等病變。
● 脾運化水飲,將體內多餘的水液輸布全身,或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若運化水飲出現異常,則會導致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積聚。

脾主升清

● 在脾的運化過程中,脾氣的升清作用與胃氣的降濁作用相互配合、相互協調,保證水谷精微物質的正常輸布與吸收。
● 若脾氣運化或升清的功能減弱,會使人出現體倦乏力、頭暈目眩、食少便溏、脘腹脹滿、水腫泄瀉等病變。

升舉內臟

● 脾氣還具有上升作用,體現為升舉體內臟器。
● 如若脾氣虧虛,會導致體內臟器下垂,常見的有胃下垂、脫肛、腎下垂等。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新世紀第四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