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丹

內丹

內丹,內指身體內部,丹指人體精氣神結合而成的產物。道教內丹術把人身體比作“爐鼎”,把人體內循環運行的經絡比作內丹修鍊的通道,在人為的精神意識的嚴格控制下,利用體內元氣的推動力,把人體分泌的精氣經過周身循環的修鍊,使精、氣、神凝為“聖胎”或稱“丹藥”,這種功法就稱為內丹術。修鍊此項功法的派別,在道教內被稱為內丹派。

目錄

正文


道教內丹修鍊術是隋唐以來道教服氣、存思、守一、房中、靜功等諸種內修術在外丹影響下形成,經鍾呂丹道的改造,逐漸成為證道的重要手段,直接影響了後世道教理論和修養方法的發展。
隋朝以前,道教修養術以行氣、服氣、存思、房中、導引等方術著稱,雖然東漢《參同契》已將內養納入其體系,但並沒有內丹的說法,漢末雖《黃庭經》已引用丹法術語,但沒有形成內丹的建構,可見內丹術還未形成。
隋唐以來,外丹經歷顯赫與挫折,造就了內修仙術的丹化與興盛。中晚唐時,出現丹法大家,如元陽子等,逐漸建立起內丹術。他們大都內外齊修,不過,內丹體系仍然不夠完備。唐末五代時期,出現了鍾離權、呂洞賓、陳摶等人,把內丹道推向了一個發展高潮。鍾離權依於《參同契》理論,並結合司馬承禎《坐忘論》中鍊形為氣、鍊氣成神、煉神合道理論,構建起完善的五仙三成丹道體系,使內丹由術向道演進。其理論與功法記載於《靈寶畢法》、《鍾呂傳道集》中。呂洞賓在自身實踐基礎之上,留下不少詩作,如著名的“飲海龜兒人不識,燒天符子鬼難看”之句等,並傳有丹法名作《呂公金丹秘訣》(此書亡佚,內容大部分保存在《道樞·肘后三成篇》中)。因其在宋元以後影響巨大,不少作品託名於其下。由於鍾呂丹法為秘密流傳,該書在北宋才顯傳於世,傳者為施肩吾。施肩吾不僅傳有《鍾呂傳道集》等,還創作了《西山群仙會真記》等書。
五代間,陳摶在傳統煉養之上,提出以神或性為主,以氣或命為輔的丹法,發明內丹旨要。其丹法傳到南宋后,被稱作上品丹法。北宋張伯端著《悟真篇》,沿襲《參同契》,把內丹功法用詩、詞、賦的形式闡發出來,將內丹心口訣、煉功體會含蓄地道破,使內丹道更為盛行。南宋金元時期,內丹派形成南北二宗,兩者都是陳摶一系丹法的延續與創新,因為同宗相似,在元朝逐漸合流,歸入於全真教派。
丹道也影響到傳統符籙派,北宋后出現了新的以內煉為主、道法為用的“雷法”派系,所謂“內煉成丹,外用成法”,極大的提高了道教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