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聖鎮

重慶市北碚區轄鎮

三聖鎮,隸屬於重慶市北碚區,地處北碚區東北部,東與渝北區興隆鎮接壤,南與復興鎮相連,西與靜觀鎮毗鄰,北與柳蔭鎮接壤,距北碚區人民政府駐地37千米,區域總面積61.22平方千米。

徠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聖鎮一帶名為高家廟;1993年12月,由三聖鄉改為三聖鎮。截至2018年末,三聖鎮戶籍人口為24574人。截至2020年6月,三聖鎮下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聖興街235號。

歷史沿革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聖鎮一帶名為高家廟。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為三聖鄉,歸江北縣三區管轄。
1958年9月,三聖鄉改為三聖公社。
1984年6月,由三聖公社改為三聖鄉。
1993年12月,由三聖鄉改為三聖鎮。
1994年12月,三聖鎮劃歸北碚區
2005年8月,石壩鎮併入三聖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三聖鎮地處華山正南脈延伸下的深丘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屬川東平行嶺谷區;境內最高點為東山天堡寨,位於衛東村,海拔1024.8米;最低處龍橋位於亮石村,海拔260米。
氣候
三聖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6℃,1月平均氣溫5.3℃,極端最低氣溫-4.℃(1952年12月7日):7月平均氣溫35℃,極端最高氣溫42.7℃(1986年8月26日);最低月均氣溫4.3℃(1952年12月),最高月均氣溫39.1.0℃(2006年8月);年平均降水量117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3—9月,5月最多。
水文
三聖鎮境內河道屬黑水灘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二匯河、黑水灘河二條,河流總長度24.3千米,河網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黑水灘河,從柳蔭鎮麻柳河村至三聖鎮亮石村,流經境內是平村、天宮村、樓房村、德龍村、古佛村、亮石村,境內長16.5千米,年均流量3.2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三聖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災和旱災。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在1989年7月10日,三聖鎮直接財產損失344.7萬元。

自然資源


三聖鎮境內已探明的礦藏資源為石膏礦、天然氣,其中石膏礦儲量達11.6億噸,礦層平均厚度88.6米以上,最厚達123.51米,天然氣蘊藏量2.6億立方米。2011年,三聖鎮有耕地面積8079畝,人均0.74畝;森林面積36600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三聖鎮下轄石壩、興聖2個社區,衛東、德聖、是平、天宮、樓房、春柳、亮石、古佛、德龍、茅庵10個行政村;下設10個居民小組、5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三聖鎮下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興聖社區、石壩社區、古佛村、亮石村、德龍村、春柳村、茅庵村、衛東村、德聖村、樓房村、是平村、天宮村,鎮人民政府駐聖興街235號。
興聖社區茅庵村
石壩社區衛東村
古佛村德聖村
亮石村樓房村
德龍村是平村
春柳村天宮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三聖鎮總人口2690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82人,城鎮化率14.8%;另有流動人口5300人。總人口中,男性13936人,佔51.8%;女性12970人,佔48.2%;以漢族為主,達26885人,佔99.93%;有少數民族21人,佔0.07%。2011年,三聖鎮人口出生率5.12‰,人口死亡率7.35‰,人口自然增長率-2.23‰,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24.49人。
2017年末,三聖鎮常住人口為18887人。
截至2018年末,三聖鎮戶籍人口為2457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三聖鎮財政總收入3.9億元,比2010年增長5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億元,比2010年增長41%;人均財政收入5938元,比2010年增長40%。2011年,三聖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250元,比2010年增長24.3%。
2018年,三聖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農業
三聖鎮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果樹、蔬菜為主。2011年,三聖鎮農業總產值6349萬元,比2010年增長6.1%,農業增加值2540萬元。三聖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苕為主。2011年,三聖鎮生產糧食1.1萬噸,人均620千克。三聖鎮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三聖鎮蔬菜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0.6萬噸,主要品種有土豆、白菜、糯玉米、黃瓜、茄子、南瓜等。三聖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三聖鎮生豬飼養量2萬頭,年末存欄1.4萬頭;羊飼養量0.5萬隻,年末存欄0.2萬隻;家禽年飼養量27萬羽。2011年,三聖鎮水果種植面積3150畝,產量2211噸,主要品種有香梨、脆紅李、黃桃、柑橘等。
工業
三聖鎮工業以煤炭、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三聖鎮工業總產值為1.3億元,比2010年增長86.6%,工業增加值4306萬元。2011年,三聖鎮有工業企業7家,職工1853人;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154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108萬元,比2010年增長9.9%。
商貿
2011年末,三聖鎮有商業網點138個,職工2127人。2011年,三聖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945萬元,比2010年增長15.6%;有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5198萬元。
徠金融
2011年末,三聖鎮有2家銀行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6.7億元,比2010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2.3億元,比2010年增長15%。

交通


2011年末,三聖鎮有公路9條,總長68千米;其中區道聖柳路、聖兩路、三興路3條,村級公路6條。

文化


● 地名由來
三聖鎮因境內三聖宮而得名。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三聖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700人,專任教師29人;小學2所,在校生747人,專任教師4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600人,專任教師5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三聖鎮主要學校有三聖中學、石壩中學、三聖小學、石壩小學等。2011年,三聖鎮教育經費達11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
科技
2011年末,三聖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2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26人,經營管理人才35人,技能人才83人,農村實用人才80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三聖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個,各類文化專業戶45戶;有各類圖書室64個,藏書3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84人。2011年末,三聖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社區和65.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2011年末,三聖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968萬戶,入戶率78.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三聖鎮有衛生院1所;病床24張;專業衛生人員42人。2011年,三聖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9萬人次,出院病人1092人次。三聖鎮重點醫院有三聖衛生院、石壩衛生院。2011年,三聖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16/10萬,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萬人,參合率98%;孕產婦死亡率11.2/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三聖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61戶,人數80人,支出102.3萬元,比2010年增長11%,月人均341元,比2010年增長7%;城鄉醫療救助140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639人次,共支出48.3萬元,比2010年增長19.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45戶,人數935人,支出120.8萬元,比2010年減少10%,月人均102元,比2010年增長1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8人,支出20.3萬元,比2010年增長11.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1人,支出27.2萬元,比2010年增長7.7%;農村臨時救濟143人次,支出4.3萬元,比2010年增長12.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9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社會福利費2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7%。2011年,三聖鎮新增就業人員261人,有1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6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6%,全年共幫助9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旅遊


三聖鎮境內有青峰茶場、茅庵森林公園、海底溝水庫、華佗文化園和天宮寨萬隻白鷺保護區等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