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柴灰

桑柴灰

桑柴灰,中藥名。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莖枝燒成的灰。分佈於全國各地。具有利水,止血,蝕惡肉之功效。常用於水腫,金瘡出血,面上痣疵。

入葯部位


枝莖燒成的灰。

性味


味辛,性寒。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利水,止血,蝕惡肉。

主治


用於水腫,金瘡出血,面上痣疵。

相關配伍


1、治水腫,坐卧不得,頭面身體悉腫:桑枝燒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飽,飢即食盡,不得吃飲。(《梅師方》)
2、治因瘡而腫者,皆因中水及中風寒所作,其腫入腹則殺人:桑灰淋汁漬,冷復易。(《肘後方》)
3、治金瘡心痛:桑柴灰研敷瘡上。(《梅師方》)
4、治白屑:桑灰汁洗頭。(《聖惠方》)
5、治痃癖氣塊:桑柴灰汁三升,鱉一枚。同煮如泥,去骨再煮如膏,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隨食飲下。(《衛生易簡方》)
6、治面上痣疵:桑條燒灰淋汁,入石灰熬膏,調點之。(《坦仙皆效方》)
7、治目赤昏澀腫痛:桑灰一兩,黃連半兩。上二味,為末。每用一錢匕,沸湯浸,澄清洗之。(《聖濟總錄》神錦散)
8、治白癜風:桑柴灰二斗,於大甑內蒸使氣餾,取釜中湯淋汁熱洗。(《聖惠方》)
9、治大風疾,頭面生瘡,眉發髭脫落:桑柴灰,熱湯淋取汁,用洗頭面。以大豆水研取漿,解釋灰味。次用熱水入綠豆面濯之取凈,三日一沐頭,一日一洗面。(《聖惠方》)
10、治赤禿:桑灰汁洗頭,搗椹封之,日中暴頭睡。(《千金要方》)
11、治壁鏡咬:桑柴灰汁,三度沸,取汁調白礬末為膏,塗瘡口即差。兼治蛇毒。(《百一選方》引《酉陽雜俎》)
12、治破傷風腫,入腹即殺人:從桑柴灰淋汁,頓熱浸之,冷再易。(《本草匯言》引蘇氏方)

用法用量


內服:淋汁代水煎藥。外用:適量,研末敷;或以沸水淋汁浸洗。

採集加工


初夏剪取桑枝,曬乾后,燒火取灰。

形態特徵


桑又名家桑、桑椹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5m。樹皮灰白色,有條狀淺裂;根皮黃棕色或紅黃色,纖維性強。單葉互生;葉柄長l-2.5cm;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5-20cm,寬4-10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或圓齒,有時有不規則的分裂,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脈上有短毛,腋間有毛,基出脈3條與細脈交織成網狀,背面較明顯;托葉披針形,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狀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長l-2cm,被毛,總花梗長5-10mm;雄花序長1-2.5cm,下垂,略被細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頭2裂。瘦果,多數密集成一卵圓形或長圓形的聚合果,長l-2.5cm,初時綠色,成熟后變肉質、黑紫色或紅色。種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於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處,多為人工栽培。分佈於全國各地。

藥材性狀


全體粉末狀,常夾雜未完全灰化的炭棒,灰白色。體較輕,具吸水性。加入水中,絕大部分沉於水的底部,水液略呈灰白色,顯鹼性。氣微,味微咸。

相關論述


1、《唐本草》:“敷金瘡,止血生肌。”
2、《梅師集驗方》:“治水腫,坐卧不得,頭面身體悉腫:桑枝燒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飽,飢即食盡,不得吃飲。”“治金瘡心痛:桑柴灰研敷瘡上。”
3、聖惠方》:“治白屑:桑灰汁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