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榮元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
魏榮元(1923—1976.12.24),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評劇魏派創始人。直隸(今河北)豐潤人。幼年入復盛戲社學藝。工老生、花臉。十二歲登台。曾在平津一帶演出。曾演京劇、梆子、曲藝。建國后,任中國評劇院演員。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對評劇男聲唱腔有所改革創新。擅演劇目有《鍾離劍》《孫龐鬥智》《奪印》等。《秦香蓮》已拍成影片。
魏榮元生活照
8歲拜薛長才為師學京劇。
11歲拜王萬良為師學習評劇。曾演過京劇、曲藝、相聲;學過胡琴;小生、武生、花臉、小丑都拿得起來。
1949年加入蓮劇團為喜彩蓮配戲。
1953年入中國評劇團(後為中國評劇院),在音樂工作者的幫助下,經過多次實驗,將原來與女演員同度的唱法降低四度,創造了著名的[越調],擴大了男聲音域,男演員從此有了成套唱腔。魏榮元進而把京劇花臉的鼻音和喉音同評劇的吐字發音結合起來,在《秦香蓮》一劇中成功地創造了評劇包公的音樂形象,首次創造了評劇花用人不當行當。接著,他創造了老生唱腔,使後來者馬泰的演唱才華得以發揮,使評劇現代戲得以蓬勃發展。魏榮元在[越調]基礎上,為評劇創造了新板式和新調式,如《降龍伏虎》中的[頂板二六],突破了評劇[二六]板閃板起唱的格式,採用有規律的頂板起唱,節奏平穩,易於抒發人物感情。再如《千萬不要忘記》中的[流水板],節奏輕快,活潑流暢。《朱痕記》中的[反越調慢板],是在[越調]的基礎上,再下降四度,比女聲腔低七度,從音域上可以向高、中、低上行或下行,大大加強了表現力。而在《一杯茶》中的[越調慢板],音域更加寬闊,旋律性和抒情性進一步得到加強。由於他既是作曲者又是演唱者,所以創作的曲調非常上口,易於流行。他塑造的《金沙江畔》中的烏木、《奪印》中的陳友才、《南海長城》中的赤衛伯等角色都很有光彩。魏榮元的演唱潤腔技巧豐富,用得較多的是顫音及下顫音唱法。他還常運用32分音符的華麗行腔技巧,使感情的抒發更加豐富飽滿,有人給這種唱腔起名叫“華彩唱法”。魏榮元的演唱藝術在評劇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代表角色
他與小白玉霜合作演出了《朱痕記》,他扮演老生朱春登。為了表現劇中朱登春對母親和妻子的懷念,在“靈堂會”一折中,他與新文藝工作者合作創立了評劇老生的男聲反調。在花臉方面,他繼《秦香蓮》之後,創造了《包公三勘蝴蝶夢》、《包公賠情》中的包公,《鍾離劍》中的鐘離老人,《孫龐鬥智》中的龐涓,《向陽商店》中的王永祥,《金沙江畔》中的烏木,《南海長城》中的赤衛伯等人物形象。
在老生方面,他繼《朱痕記》之後,創造了《降龍伏虎》中的秦二伯,《奪印》中的陳有才等人物形象。
1976年因患肺癌不幸辭世,年僅五十二歲。
魏榮元是評劇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人物,他在音樂工作者的幫助下,將原來與女演員同度的唱法降低四度,創造了“越調”唱法,使男聲的優勢得以發揮,他進而把京劇花臉的鼻音和喉音與評劇的吐字發音結合起來,在《秦香蓮》中成功創造了包公的音樂形象,確立了評劇花臉行當,並從此創立了魏派演唱藝術。
魏徠榮元通過上述劇目,把評劇男生的的聲腔如板頭、反調、二六板、散板、快板、慢板基本上創建齊備,為評劇男角在舞台上崛起以及評劇表現題材的拓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魏榮元嗓音醇厚洪亮,表演真摯樸實。他的花臉唱腔充分發揮中音區的特色,以高音和低音為陪襯,聲音渾厚行腔穩健。他的演唱以情帶聲情感充沛,他的低音拖腔深沉含蓄音色純美,他的垛板字句清晰氣量充沛。魏榮元善於將蘊含於唱詞中的深層意味展示給觀眾,他講究語言邏輯和情感的融合,在節奏和唱腔的關係中他曾形象地比喻為“咬字、行腔、定節奏,腔似流水板似渠”。魏榮元是個基功根底深厚多才多藝的演員,如在《孫龐鬥智》中飾龐涓一角,在雪夢山學藝時,為小生,當了將軍后改為武生,後來藝術造詣成熟后改為花臉,一齣戲根據人物需要演三個行當,頗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