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台灣空軍的結果 展開

台灣空軍

台灣空軍

台灣空軍,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台軍在作戰指導上提出了“制空為首要、制海為重點、反登陸決勝”的三軍聯合作戰思想,台灣空軍被置於保障台島安全的首要地位。台灣當局空軍兵力約35000人,主要裝備有F-16、幻影2000IDF戰鬥機,及各型飛機688架。

簡介


台灣空軍
台灣空軍
隨著“台獨”傾向的發展,台灣當局重金購買軍火,瘋狂擴軍備戰,提出了武器裝備以“打什麼、有什麼”為目標。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台空軍主戰飛機、指揮控制系統已經完成更新換代,作戰能力明顯增強。
台灣空軍已經形成了一支以第三代戰鬥機為主,高、中、低空搭配,具有一定近距空中攔截作戰和遠程對地攻擊能力的空中作戰力量。台灣空軍總兵力約5.5萬人,其中,飛行部隊2萬人,防空警衛部隊1.2萬人,戰管、保障部隊6000人,機關及院校1.7萬人。
現有各型飛機688架。其中戰鬥機520架,包括F-16A/B型機120架、“幻影-2000”型機動57架、IDF型機127架、F-5E型機100架;偵察、預警、電子戰飛機43架,包括RF-5R型戰術偵察機6架、RF-16型機10架、EBG-1900型電子偵察機2架、E-2T型預警機6架、EC-130型電子戰飛機1架、EAT-3型電子干擾機18架;運輸機55架;教練機70架。配備各型空空導彈6700餘枚,其中“天劍”1型1500枚、“天劍”2型(中程)450枚、美製AIM-9“響尾蛇”(各型)2300枚、AIM-7“麻雀”600枚、AIM-120C“阿姆拉姆”(中程)200枚;法制“魔術”480枚、“米卡”(中程)1200枚。
現編有1個防空警衛司令部,下轄4個地區指揮部,共10個防空營、11個警衛營,裝備AIM-7“麻雀”地對空導彈發射架12部、導彈600枚,“天劍”1型防空導彈發射架27部、導彈288枚,35MM高炮48門,20MM高炮56門以上。另外,原裝備有40MM單管高炮292門及4管127MM機槍292挺,現正逐步淘汰中,當前在編的有144門(挺)以上,未來將分別以“天劍”2型地對空導彈及20MM機炮取代。

飛行部隊


台灣空軍
台灣空軍
台灣空軍飛行部隊的建制原分為聯隊(或基地指揮部)、大隊和中隊三級,編有7個飛行聯隊、1個基地指揮部(轄戰鬥機大隊7個及電戰預警機大隊、運輸機大隊各1個)和4個獨立中隊(第4偵察機中隊、第12偵察機中隊、專機隊、救護隊)。2002年9月起,台空軍決定將飛行大隊和中隊合併為“獨立作戰隊”,如今尚在試驗中。
飛行聯隊為台空軍飛行部隊最大行政編組。聯隊部既是一級行政機構,又是一級戰術指揮單位,負責統管基地飛行及勤務保障部隊,並負有勤務支援責任,聯隊長為少將軍銜。每個飛行聯隊一般轄1個飛行大隊、1個修護補給大隊和1個基地勤務大隊。聯隊設有作戰中心,負責聯隊的作戰和訓練工作。
飛行大隊原為飛行部隊的基本作戰單位,編有作戰、行政、後勤整套機構,每個大隊轄2-3個中隊,大隊長為上校嵩山軍銜。飛行中隊是戰鬥機飛行部隊的基本戰術分隊和火力單位,可單獨遂行特定作戰任務,中隊長為中校軍銜。在目前正在實施的編製改革中,擬將現飛行大隊和飛行中隊減並為3個“獨立作戰隊”,2002年9月起首先在第1聯隊進行實驗編裝,2002年12月駐台南第1飛行大隊改編為第1、3、9獨立作戰隊,隸屬第1飛行聯隊。台灣空軍將根據實驗情況,確定是否推廣這一實驗成果及具體改編的時間表。

防空部隊


台灣空軍防空警衛部隊編成防空警衛司令部,直屬空軍司令部(2004年底由原“空軍總司令部”降編),負責地面防空和重要目標的警衛。該司令部駐桃園,下轄北部911(台北)、中部912(台中清水)、南部913(高雄壽山)和東部914(花蓮)等4個防空警衛指揮部,編有10個防空營和11個警衛營。防空(炮)營中,番號“3”開頭的3個營裝備由AIM-7型“麻雀”防空導彈和35MM快炮組成的“天兵”系統,另7個營正逐步換裝由“天劍”2型防空導彈和20MM機炮組成的“捷羚”系統,並在台灣西部沿海及台北市有部署美製愛國者二型,三型導彈,各防空營的行政管理、後勤補給歸防空警衛司令部,作戰指揮由空軍作戰司令部負責。
警衛營分別駐松山、桃園、新竹、嘉義、清泉崗、台中、台南、屏東、岡山、花蓮、佳山等11個空軍基地,行政上分別隸屬四個地區防警指揮部,並由所駐空軍基地負責作戰管制。

雷達部隊


台灣空軍戰管雷達部隊現編1個戰術管制聯隊,直屬空軍作戰司令部,是空軍擔負對空警戒和指揮引導任務的地面勤務部隊。戰術管制聯隊下轄4個作戰管制中心、3個機動管制分隊、有固定雷達陣地11處,機動雷達陣地4處(含1處備份),裝備各型雷達21部。
戰術管制聯隊在空軍作戰司令部內開設空中管制中心(ACC),負責台澎金馬地區的整體防空警戒,並根據空軍作戰中心任務命令對在空飛機和地面防空部隊實施指揮管制與引導任務。該聯隊分別在嵩山、樂山、馬公和花蓮各設有1個作戰管制中心,分別負責北、中、南、東部四個管制區的防空警戒與指揮引導任務;各作戰管制中心下轄1-2個管制報告中隊和報告分隊,主要擔負雷達警戒任務。此外,戰術管制聯隊還在鵝鑾鼻、大金門和台東各設有1個機動雷達分隊,主要擔負特定地區的對空機動警戒任務。

空軍基地


台灣空軍建有重要飛行基地14個,包括松山、桃園、新竹、清泉崗、嘉義、台中、台南、屏東(南)、屏東(北)、岡山、花蓮、佳山、石子山。其主要特點:一、呈三線配置,縱深短淺。台灣機場的總體布局呈三線配置。一線為澎湖地區,以馬公空軍基地骨幹;二線為台灣西部海岸,主要有桃園、新竹、嘉義、清泉崗、台南等空軍基地;三線為台灣東部地區,以花蓮、佳山和台東、石子山基地為主。大部分作戰基地部署在二線的台灣西海岸地區,一線基地與二線基地的距離僅有幾十公里,即使 是一線的馬公基地與三線的花蓮和台東基地之間也不過只有200公里左右。二、設施齊全,作戰潛力大。
台灣空軍主要空軍基地設施完善,自動化程度高,擁有先進的通信導航設施。現有跑道長3000米以上,能起降重型轟炸機和大型運輸機的機場有10個,其中部分機場擁有雙跑道,且均為水泥混凝土質。機場滑行道緊急時亦可作為跑道,供飛機起降。基地的容機量一般為150-200架戰鬥機,作戰潛力較大。當前,台灣空軍的飛機數量僅占軍用機場容機量的三分之一,機場容量遠未飽和。三、防護設施好,抗毀能力強。主要基地均建成有各型機堡,最多達121個。機庫、油庫、彈藥庫、通信設施及供電系統大部分實現了地下化或半地下化。駐場的戰鬥機聯隊均有地下指揮所,機場人員、車輛有專用防護工事。基地周圍部署有防空導彈、高炮及“天兵”防空系統,尤其是西部地區防空火力配置更為嚴密。
台灣空軍基地
台灣空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