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院長

楊學軍,1963年4月出生於山東武城,計算機領域專家,上將軍銜,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學軍長期從事高性能計算機體系結構與系統軟體研究,尤其是代表國家戰略計算水平的大規模并行計算機系統的研究工作。

人物經歷


楊學軍
楊學軍
1979年9月,楊學軍入伍。
1983年7月,楊學軍畢業於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學院)計算機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
1984年12月,楊學軍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5年,楊學軍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獲碩士學位。
1991年3月,楊學軍畢業於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教,歷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院長。
1994年,楊學軍被任命為銀河-Ⅲ研製工程總設計師。
1998年,楊學軍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4年,楊學軍被授予少將軍銜。
2007年,楊學軍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教育長。
2009年,楊學軍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
2011年7月,楊學軍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3年8月,楊學軍被授予中將軍銜。
2017年7月19日,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成立大會暨軍隊院校、科研機構、訓練機構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習近平將軍旗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院長楊學軍。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楊學軍在異構融合併行體系結構、可擴展共享存儲體系結構、大規模網路互連體系結構、超64位精度浮點計算、高性能并行計算機的可搬移體系結構等五個方面做了系統性的研究。他作為總設計師主持研製了以“天河”一號為代表的六個國家重大高性能計算機系統。主要成就包括:
回答了流計算對大規模科學工程計算的適用性問題,提出了CPU和流處理器相結合的高性能計算與效率優化途徑,為“天河”一號奠定了一定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針對大規模科學工程計算中粗細粒度混合併行的突出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存儲一致性設計方案。
針對構建千萬億次級系統面臨的互連通信性能難題,突破了大規模、高帶寬、低延遲的互連網路關鍵技術。
針對以核模擬為代表的大規模科學工程計算的高置信度要求,提出了軟硬體結合方法實現80位精度浮點計算的關鍵技術,使得80位浮點計算性能達到64位的71.6%。
面向戰場環境對高性能計算的特殊需求,在高性能并行計算機的快速部署技術及可靠性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使中國高性能并行計算機首次具備了快拆裝、易部署和高抗毀的戰場適應能力。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2年1月,楊學軍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人才培養

辦學理念
擔任國防科技大學校長的楊學軍認為:對於一所承擔了國家軍事人才培養、國防關鍵技術研究等重任的軍隊院校,在開放辦學的過程中必須處理好軍用的保密和技術的開放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們認為技術本身分為應用和基礎兩大部分。從基礎這部分來看,全世界都是通用的。只要能很好地把這兩方面劃分開,就能處理好開放辦學和技術保密之間的關係。比如像基礎學科中的數學、物理學科,比如說很多軍民兩用的技術,像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我們已經從這種開門辦學的思路、軍民融合的路子中收到很大的效益。因此,我們認為國防科大一定要走開放辦學、軍民融合的路子。”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99年​中央軍委記一等功
1999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11年4月2日​​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科學領域大獎(楊學軍代表“天河一號”研發團隊領獎)
​201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陳嘉庚科學獎(信息技術)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2012年11月—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007年10月—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評價


楊學軍有著軍人的堅毅與幹練的氣質,而言談之中,又讓人感受到儒雅睿智的學者風度。(中國科學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