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物質生活的結果 展開
- 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散文隨筆集
- Hush演唱歌曲
物質生活
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散文隨筆集
《物質生活》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散文隨筆集,發表於1987年,它根據杜拉斯對朋友熱羅姆·博儒爾的談話記錄修改而成。
《物質生活》收有杜拉斯的48篇隨筆、散文,涉及作者自己的作品,以及與此相關的其它方面,有關與揚·安德烈結識之事,作者本人飲酒致疾等,也是書中記述的材料。 《物質生活》是一部關於寫作、愛情和回憶的書,而在寫作、愛情和回憶中,自始至終貫穿著一個主題:這就是自我。這個自我很多時候就是作家本人,但有時候卻又代表著所有女人,說的是所有女人的故事。
《物質生活》是一部文體相當自由任意的隨筆集,共有四十八篇文章,各篇長短不一,短則三五百字,長則萬餘言。杜拉斯將這種文體運用得更加自由和嫻熟,更富於現代生活的節奏感。作者在前言中說,“這本書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也不屬於中間部分”,它“是從日常事件引發出來的。可以說是一本供閱讀的書。不是小說,不過與小說寫法最為接近”。沒有開端和終結,表明該書內容的自由和散漫;而所謂“從日常事件引發出來”,則又表明該書與作家自己的個人生活密切相關。
物質生活
1、這本書讓我們消遣了一段時間 | 18、特魯維爾 | 35、你不願意? |
2、化學氣味 | 19、星 | 36、普瓦西瞭望台 |
3、黑岩夫人 | 20、M.D.制服 | 37、藍色大旅館 |
4、話語的高速公路 | 21、作家的身體 | 38、巴黎 |
5、戲劇 | 22、阿蘭·萬恩斯坦 | 39、紅躺椅 |
6、夜裡的最後一個顧客 | 23、拉辛森林 | 40、圓石 |
7、酗酒 | 24、波爾多開出的列車 | 41、衣櫥 |
8、第六區的樂趣 | 25、書 | 42、時間亡失 |
9、永隆 | 26、基依伯夫 | 43、《印度之歌》的壁爐 |
10、河內 | 27、說謊的男人 | 44、《夜船》中的音響 |
11、黑色團塊 | 28、照片 | 45、夜食 |
12、博納爾 | 29、斷水人 | 46、八二年10月 |
13、披巾的那種藍色 | 30、菲貢·喬治 | 47、危險狀態 |
14、男人 | 31、瓦文薩的妻子 | 48、信 |
15、房屋 | 32、電視與死亡 | 49、幻影紛至沓來 |
16、卡堡 | 33、說來話巧 | 50、翻譯後記 |
17、動物 | 34、綠牛排 |
據書中引言所說,這本書大體是在1986年秋初至冬末寫成。據說,每一篇文字都是對她的朋友熱羅姆-博儒爾講述的,然後整理成文,由他們分別通讀,作者修改,博儒爾再讀一遍;在進行過程中也曾遇到一些困難、一些問題,如關於主題的問題,據說後來對之“棄置不問”,似乎也就迎刃而解。最後是作者自己修改,“簡化文字,使之輕快,平靜”,不過這也是作者和對談者的“共同的意見”。
關於寫作,杜拉斯總拿自己說事,她寫了五十年,著作等身且名滿天下,單小說就有四十餘部。寫作對於她來說,是自我生命經驗的提升與揮灑,是血與淚的結晶與表達;她甚至說,身處幾乎完全的孤獨之中,你會發現寫作會拯救你。而一部打開的書也是漫漫長夜。所以,她說寫作是“一種死亡”,通過這種“死亡”,人才能得到拯救,從而復活。這種關於寫作的思想表明,杜拉斯不是一個為寫而寫的作家,甚至也不是一個為藝術而寫的作家,她強調自己“除了社會不公正這個問題之外,其他我並沒有思考什麼”。
愛情是該書的另一個重要主題,也是杜拉斯一生牽掛的主題。這本書中,她在多篇隨筆中都陳述了她與揚·安德烈的愛情關係。揚是杜拉斯的崇拜者,是她晚年的生活伴侶,他陪伴她走過了生命的最後十個年頭。
杜拉斯與熱羅姆整理潤色出的文字是紛亂的,很難從中理出一個比較清晰的脈絡。她談論女性所受的不公,嘲弄男性的被動與軟弱,譏諷逐臭之蠅一般的媒體和讀者,剖析巴黎之內的醜陋與巴黎之外的美麗。但是,在紛紛擾擾的文字中,有一股力道強勁的能量透射而出。因為不管是隨筆還是書信,抑或是小說或者戲劇,其本質都是從人的口中說出的話語。話語本身所具有的聲音特質,有著比任何錶情或動作都更為有力的聲場,在杜拉斯眼中,話語的聲場,才是最能感染人的。
所以,收錄在《物質生活》里的文字,一如用平淡無奇的語調念出的枯燥台詞,粗礫、晦澀,讓人覺得不舒服,卻像牧師在教堂里主持彌撒時所說的“不帶重音語調,什麼音調也沒有”的奇特語言,重重地壓在每個人的心頭,讓耳朵不舒服,讓內心不痛快,進而影響人的思想。
《第一財經日報》:這是本關於她自己(杜拉斯)的殘缺不全的密碼本。她先做加法,說話,然後做減法,沉默,大量的空白,繼續說話,用最簡單的方式,留下某種味道。
《財經日報》:被小資女人津津樂道的杜拉斯,在《物質女人》中談到的女性形象,還是一個傳統的家庭主婦。為孩子準備食物,打掃房間,每天都有沒完沒了的事情,因此身心俱疲。女人作為一個家庭的支柱首先被提出,從而顛覆了男人的家庭中心論,讓人看到了杜拉斯的精神力量。可是難以掩飾的寂寞,又讓人不解。
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法國小說家、劇作家、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出生於印度支那,十八歲后回法國定居。她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龔古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