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戰線
防禦戰線
此防線在阿姆斯特丹四周延伸135公里,建成於1883~1920年之間,是唯一一座為控制水量而建成的防禦工事。自從16世紀起,荷蘭人民為了防禦目的,起用水力工程技術人員特有的知識。為確保國家中心部分的安全,在壩上建起了45個堡壘,並配有大炮用來防洪,還設有渠和水閘系統。
阿姆斯特丹的防禦戰線
英文名稱:The Defence Line of Amsterdam
編號:563-002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0屆會議報告
簡介:
阿姆斯特丹周圍的防禦工事被稱為“阿姆斯特丹防線”,是一個圍繞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周圍的圓形工地,它是荷蘭王國國防部在1880年至1920年建立起來的。防線呈環狀,此防線在阿姆斯特丹四周延伸135公里,是唯一一座為控制水量而建成的防禦工事。它上面建有45座堡壘(另一資料:它建立在一些洪水多發區上,有36個堡壘,2個海岸線堡壘,2個貿易堡壘,3個炮台,2 個永久性海岸炮台,2個臨時性海岸炮台)。這些堡壘散佈於今天荷蘭的諾爾德·赫蘭德和烏德勒支。堡壘設計精密合理具防守和反擊的雙重功能,防衛功能主要通過製造洪水來實施,反擊功能主要通過設在堡壘的炮來實施。這些堡壘還兼具有軍用和民用的雙重功能,堪稱堡壘中的佳作。(另一資料記載:雖然其中一些堡壘已經列入建築計劃,卻始終沒有建造過。而這些臨時土木工程原本是可以一次建造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有2個城堡的建造被迫中止,另外2個城堡則再也沒有建成。還有一些城堡,象富伊克運河旁邊的阿布考德城堡,既沒有完工,也沒有現代化。這些城堡持續了33年,耗費了4000萬荷蘭盾,比工程開始時的估算要多出4倍來。它已經耗費了40億荷蘭盾,是建造德爾塔工事所耗費資金的三分之一,而德爾塔防禦工事是用來防止這個國家被海水淹沒的。)
戰爭爆發時,要塞前可先施放洪水進行防衛,炮兵再利用炮台和堡壘進行還擊。堡壘間的距離設計很科學,是根據當時大炮的射程決定的,最遠的有3500米。堡壘之間還有堤壩和堤防,構成完整的環狀防線。建有糧庫、飲水罐、通訊基地、廚房、店鋪,以及軍官室、土兵宿舍、盥洗室、病房、武器庫和彈藥庫等。洪水泛濫時,控制水位尤為關鍵,既要能阻止敵人的步兵渡河,又要使敵人的軍艦無法進攻。如果水位太低,敵人可以趟過河;如果水位太高,敵艦就可以開過來。控制洪水水位主要靠運河,這就要利用到水閘和水泵技術,荷蘭人經過數百年的實踐,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逐漸掌握了這套複雜的技術。另外,還要儘可能使用淡水來製造人工洪水,因為在和平時期土地還要用來耕種。
荷蘭人感到,對於外來入侵者,有必要利用自己國家的地理特點保衛自己。從公元16世紀的8 年戰爭時期開始,荷蘭王國就一直在淹沒地帶創造和發展著一個防禦系統。其用意就是做出一塊入侵者無法通過的充滿水的區域,以便更加有效的利用未淹沒地來保衛國家。一個典型的荷蘭方案不需要一盾(盾,荷蘭貨幣單位)額外的錢,就可以保衛國家。在1672年左右,防衛系統得以鞏固,從此以後,它一直得到使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防禦系統才廢棄了。在19世紀,在防線的周圍添加了一圈城堡。此時,已經形成了幾道防線,如登海爾德防線,貝弗韋克防線和新的荷蘭水防線。
1815年,國王威廉姆一世給克拉延霍夫將軍下了一道命令,讓他為整個國家的防線拿出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就導致了新荷蘭水防線的誕生。這個新防線建造於舊的水防線的東側。同時,他們還決定在阿姆斯特丹的周圍邊境建設一個防線。這樣一來,該防線就變成了一道在未淹沒地帶周圍有一些城堡的防線。然而,它的土城牆和輕炮使它成為一道防衛能力很弱的防線。
1886年和1894年間,人們堆成了沙堆,建築師繪製出了關於城堡的模型和建設計劃圖。同時,決定在哈勒默梅爾開拓地上建立一個工程堤防。這些城堡建造之前,建造地點的天然地基是需要加工的。比如:沼澤和泥土的挖掘,沙堆的堆砌和土壤的加強壓縮。這個堤防將開拓地分為兩部分,南部的濕地和北部的乾地。它是少數幾個專用來淹沒的堤防之一。在其它地方,已經存在的堤防繼續得以使用。在1894年到1897年間,沙堆被轉化為防禦工事。同時,開始建設用來淹沒的相應裝置和相應的下部構造,並於1896年完工。這個計劃被稱為“小型計劃”。
1874年4月8日,城堡法得以通過。該法要求解決現存荷蘭防線的現代化問題。許多舊城堡都廢棄了。這些現存防線都需要升級改造,以便適應新時代戰爭的技術特點。其中,改造計劃包括,將阿姆斯特丹防禦城周圍的一個防線作為“最後保留防線”,當然這個防線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防線了。後來,人們對城堡建設的抗議越來越大。很顯然,裝備一支容易移動的快速軍隊要比建造昂貴的靜止城堡便宜的多,在防衛上也有效的多。然而,這項建築繼續下去了,在1897 年和1905年之間,先後有14個城堡成為防炸彈的隱蔽處。
荷蘭的最後一道水防線在冷戰開始后的第一個階段,成為北大西洋公約防禦陣地的一部分。艾瑟爾河防線建造於1949年和1952年之間,主要建造了用來防衛、指揮和治療的掩蔽處和在艾瑟爾河峽谷中的淹沒盆地。艾瑟爾河防線最令人驚奇的地方在於,它使用三個漂在水面上的魚梁(指攔截游魚的枝條籬),以確保艾瑟爾河中有足夠的水。後來,北大西洋公約防線移入西德,於是在1964年,艾瑟爾河防線就廢棄不用了,最終被毀掉。遺跡基本上沒有保留下來,但是,從防線建造中得到的經驗和技術,在後來被澤蘭省用於建造著名的德爾塔工事。
在其它方面,這個防線也發生了變化。人們擴展了這項小型計劃工程,並且又建立了幾個中央性軍械庫。為了修復地下軍械庫被洪水淹出的裂縫和被敵人炮火轟開的裂縫,需要大量的泥土和沙子。在該地區中,有許多軍械倉庫分散在各處。這些槍支彈藥的中心倉庫在贊丹和阿姆斯特丹防禦城。在1916年,這個防線成為斯希普霍爾軍事飛機場。還有好幾個軍工廠搬進防線內,例如:槍支彈藥和武器工廠,它從代爾夫特移往贊丹附近的海姆橋。
在這兒的人造景觀中,有許多混凝土和磚結構混合而成的建築物。它們主要用在軍事上,或者更具體一點說,是用於國防。它們似乎象徵著一個遙遠的時代,一個有著很多變動的時代。但是,並不是這兒所有的建築都有這麼遙遠的歷史。
阿姆斯特丹防線成為保衛荷蘭王國的最後一道防線。這樣一來,就為荷蘭的中立政策立場提供了有力的軍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