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詠生

高詠生

高詠生(1908—1934),湖南省平江縣人,又名高伯堅、高化愚,化名余伯庚。紅十六師師長,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


1908年11月生於平江縣張市忘私橋一貧苦農民家庭。其父母均是革命烈士。曾入共產黨員吳克堅開辦的秀野學校讀書。192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帶領西鄉民軍同軍閥部隊展開英勇的鬥爭,支援北伐軍。1928年3月,率農軍參加了平江撲城之役。1929年任湘鄂贛游擊指揮部第三中隊黨代表、紅五軍第一縱隊第一支隊黨代表,率部在平江、瀏陽一帶打游擊。1930年5月,在彭德懷的指揮下,他率一支隊與兄弟部隊密切配合,一舉攻克平江縣城。後任紅五軍第一師第一團政委兼團長,率部參加了攻打長沙的戰鬥。紅軍第二次攻打長沙,他英勇戰鬥而負傷。1930年8月,傷愈後任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警衛團政委、紅十六軍九師師長。年底,率部攻打湖北通城,全殲敵謝彬部一個團。1932年,任湘鄂贛紅軍第五分校校長。1933年8月,紅十六軍改編為紅十六師,任師長。根據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獎給紅十六軍的“堅強苦戰”旗幟,他為紅十六師譜寫了一首軍歌,歌詞寫道:
全蘇大會賜我旗,堅強苦戰!鮮紅旗幟招展兮,光榮燦爛。幾年殘酷血戰兮,精神不滅。盼我全軍將士兮,更加努力!今後如何貫徹兮,工農利益。
堅強苦戰,光榮燦爛,萬歲!萬歲!萬萬歲!
紅十六軍全體將士高唱軍歌,為工農而戰,
1933 年秋,國民黨軍在以主力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的同時,其西路軍總司令何鍵調集第 2、第 3 縱隊向湘鄂贛蘇區發動了“圍剿”。紅16 師為配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作戰,遵照中革軍委指示,在中共湘鄂贛省委領導和人民群眾支援下,英勇抗擊和襲擾國民黨軍。經過幾個月的 苦戰,雖給敵以重創,但紅16 師也付出了傷亡 800 餘人的慘重代價。
1934 年 1 月,國民黨軍調集重兵向湘鄂贛蘇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 心小源發起攻擊。由於敵我力量對比過於懸殊,為保存有生力量,中共湘鄂 贛省委決定將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省軍區機關撤離小源。由省委書記陳壽 昌率領,向銅鼓的幽居地區轉移,軍區司令員徐彥剛率紅 16 師第 47 團轉移 至鄂東南地區活動。1 月 28 日,國民黨軍佔領小源,這使湘鄂贛蘇區失去了 鞏固的中心區域,紅 16 師失去了可靠的後方依託。
2 月,撤離小源后的湘鄂贛軍區為便於領導各小塊游擊區的武裝鬥爭,成立了 3 個作戰分區。第 1 分區司令員鄒之謨、政委黃加高;第 2 分區司令 員方浩然、政委塗正坤,第 3 分區司令員邱金生、政委傅秋濤。
5 月,陳壽 昌率領的省黨政軍領導機關,幾經輾轉抵達修水畫坪,不久紅 16 師也轉戰至 修河西岸的全豐、畫坪一帶。然而,未待湘鄂贛省委和紅 16 師稍作休整,國民黨軍即以第 26、第 33、第 50 師及駐修水的吳撫夷保安團撲向修河西岸,向全豐、畫坪實施合圍。紅16 師第 46、第 48 團雖浴血奮戰,掩護省級機關安全轉移至鄂東南,但自己 卻損失慘重。為避開強敵,部隊化整為零,他帶領20多人向通城修水交界黃茅山行進。在修水全豐的坑口遭敵保安團襲擊,他因左臂負傷而被捕。在押往修水縣城途中,他乘機打倒敵人逃走,夜幕茫茫,不辨路徑,不幸墜入崖下的腳魚潭而壯烈犧牲,年僅26歲。

後世紀念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曾在平江河西建立詠生縣。平江縣現設有詠生鄉,以紀念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