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陳志:男,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中組部特聘教授,美國UIUC電子工程系博士,1984年7月於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87年3月於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1987年4月至1992年12月,任教於電子科技大學。1994年1月至1999年7月就讀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9年8月至2012年7月就職於肯塔基大學,先後擔任納米科學與工程中心副主任、肯塔基能源教席副教授、肯塔基能源教席正教授。

曾先後在重要的學術刊物及學術會議上發表了110篇論文。根據客觀的ISI Web of Science截至2011年8月21日,從列出的60篇SCI學術期刊論文,其總引用次數是1435次。平均每篇論文引用錄是24次。在國際上獲得了認可,如學術期刊編輯委會成員,學術會議論文集編輯,在國際會議做特邀報告,並共同主辦國際會議。曾應邀在許多美國大學和公司做學術報告,其中包括美國西北大學普渡大學,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德州儀器公司,英特爾公司等等。

曾在國際學術組織任職


2001年在上海舉辦的國際電化學學會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國際半導體技術會議分會主席。2008年在美國肯塔基州路易維爾市舉辦的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第17屆大學政府工業界(UGIM)會議執行組委會委員、會議分會主席。2010年在加拿大溫哥華市舉辦的第217屆國際電化學學會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會議納米系統的介質材料分會組委會成員。2010年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西拉斐耶特市普渡大學舉辦的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第18屆大學政府工業界(UGIM)會議執行組委會委員。是國家入選者。科研工作中在納米材料和納米電子器件領域做出了幾項重大貢獻。對氫/氘同位素效應的應用做出了貢獻,基於該效應的氘熱處理工藝能極大地延長計算機晶元的壽命;與學生合作發現了一個新的固體界面效應,聲子能量耦合增強效應。這個效應會極大地降低計算機及手機的微晶元的能耗;與合作者創造了一種新型無機氧化物納米管,在納米材料領域有相當大的影響。與合作者研製出了世界首個用於測量微量水分可靠的無漂移的alpha-氧化鋁水分感測器(<1 ppm)。此感測器正在美國實現產業化。

研究方向


1)微電子半導體MOS器件;2)微結構感測器;3)微納米材料與器件;

獲獎情況


1995年中國科學技術委員會 國家發明獎:三等獎(作者排名第二)。
1992年美國第27屆IEEE工業應用學會年度會議,工業自動化和控制委員會二等論文獎(作者排名第一)。
2001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教授獎(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aculty Early CAREER Development Award)(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家總統獎Former 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Presidenti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