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喘湯

定喘湯

定喘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攝生眾妙方》。為理氣劑。具有宣降肺氣,清熱化痰之功效。主治風寒外束,痰熱內蘊證。症見咳喘痰多氣急,質稠色黃,或微惡風寒,舌苔黃膩,脈滑數者。臨床上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屬痰熱壅肺者。

歌訣


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蘇杏黃芩兼甘草,外寒痰熱喘哮嘗。

組成


白果(去殼,砸碎炒黃)二十一枚(9g),麻黃三錢(9g),蘇子二錢(6g),甘草一錢(3g),款冬花三錢(9g),杏仁(去皮、尖)一錢五分(4.5g),桑白皮(蜜炙)三錢(9g),黃芩(微炒)一錢五分(6g),法制半夏三錢(9g)如無,用甘草湯泡七次,去臍用。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水煎服。
2、古代用法: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時候,徐徐服。

功用


宣降肺氣,清熱化痰。

主治


風寒外束,痰熱內蘊證。咳喘痰多氣急,質稠色黃,或微惡風寒,舌苔黃膩,脈滑數者。

方義


本方證因素體多痰,又感風寒,肺氣壅閉,不得宣降,郁而化熱所致。症見哮喘咳嗽,痰多色黃,質稠不易咯出等。治宜宣肺降氣,止咳平喘,清熱祛痰。方用麻黃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斂肺定喘而祛痰,共為君葯,一散一收,既可加強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黃耗散肺氣。蘇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氣平喘,止咳祛痰,共為臣葯。桑白皮、黃芩清泄肺熱,止咳平喘,共為佐葯。甘草調和諸葯為使。諸葯合用,使肺氣宣降,痰熱得清,風寒得解,則喘咳痰多諸症自除。

配伍特點


本方宣肺葯與降肺葯相配,以適肺宣降之性;宣降葯與斂肺葯相伍,以利肺司開闔之職。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亦為降氣平喘之常用方,用於素體痰多,復感風寒,致肺氣壅閉之喘咳證。臨床應用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黃,微惡風寒,苔黃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屬痰熱壅肺者。

加減化裁


若無表證者,以宣肺定喘為主,故麻黃可減量應用;痰多難咯者,可酌加瓜蔞、膽南星等以助清熱化痰之功;肺熱偏重,酌加石膏、魚腥草以清泄肺熱。

使用注意


若新感風寒,雖惡寒發熱、無汗而喘,但內無痰熱者;或哮喘日久,肺腎陰虛者,皆不宜使用。

附註


本方與蘇子降氣湯均為降氣平喘之常用方。本方以麻黃、白果與黃芩、蘇子配伍,組成宣肺散寒,清熱化痰,降氣平喘之劑;蘇子降氣湯以蘇子降氣平喘為君葯,配以下氣祛痰之品,更用肉桂溫腎納氣,當歸氣病調血,用以治“上實下虛”之喘咳,但以上實為主。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攝生眾妙方》卷6:“哮喘。”
2、方論選錄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2:“治肺虛感寒,氣逆膈熱,而成哮喘等證。夫肺為嬌臟,畏熱畏寒,其間毫髮不容,其性亦以下行為順,上行為逆。若為風寒外束,則肺氣壅閉,失其下行之令,久則鬱熱內生,於是肺中之津液,郁而為痰,哮嗽等疾所由來也。然寒不去則郁不開,郁不開則熱不解,熱不解則痰亦不能遽除,哮咳等疾,何由而止?故必以麻黃、杏仁、生薑開肺疏邪,半夏、白果、蘇子化痰降濁,黃芩、桑皮之苦寒,除鬱熱而降肺,款冬、甘草之甘潤,養肺燥而益金。數者相助為理,以成其功。宜乎喘哮痼疾,皆可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