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脈

申脈

申脈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在腓骨長短肌腱上緣;有外踝動脈網及小隱靜脈;布有腓腸肌神經的足背外側皮神經分支。現代常用於治療踝關節扭傷、內耳眩暈、癲癇、精神分裂症等病證。主治頭痛、眩暈;癲狂癇證、失眠等神志疾患;腰腿酸痛。操作手法為直刺0.3~0.5寸。

簡介


● Shēnmài BL62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別名:鬼路、陽蹺、巨陽
●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 功效:鎮靜安神,舒筋通絡,活血理氣
● 屬性:八脈交會穴,通於陽蹺脈

穴名釋義


● 申,同伸,伸展,含屈伸蹺捷之意,亦指十二時之申時;脈,經脈,指陽蹺脈。因穴通陽蹺脈,針此處能使血脈暢通,筋脈得伸,又因其為膀胱經腧穴,申時氣血注入膀胱,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踝區,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緣與跟骨之間凹陷中。

簡便取穴

● 足踩地,外踝尖直下凹陷中,即為此穴。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腓骨長、短肌腱。
● 淺層有足背外側皮神經分支及小隱靜脈;深層有腓深神經肌支,腓動脈跟外側支。

主治


● 頭面部疾病,例如偏正頭痛,面神經麻痹,眩暈,目赤痛,內耳眩暈。
● 神志疾病,例如失眠,癲,狂,癇,精神分裂症,中風不省人事。
● 肢體疼痛諸證,例如腰痛,足脛寒,不能久立;腦脊髓膜炎,坐骨神經痛。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0.3~0.5寸;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端點按或按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7壯。

古籍摘要


● 《靈樞·口問》: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補足外踝下留之。
● 《針灸甲乙經·卷八》:寒熱,頸腋下腫,申脈主之。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一》:治勞冷氣逆,腰髓冷痹,腳屈伸難。
● 《針灸大成·卷六》:主腰腳痛,胻酸不能久立,如在舟中,勞極,婦人血氣痛。

常用配伍


● 配京骨,治鼻衄。
● 配丘墟,治腋下腫,寒熱,頭腫。
● 配風池、大椎,治癲癇。
● 配陽陵泉、足三里,治下肢痿痹。
● 配后溪,治頭肩疼痛。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