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特·邁克耳孫

阿爾伯特·邁克耳孫

徠阿爾伯特·亞伯拉罕·邁克耳孫(Albert Abraham Michelson,1852年12月19日-1931年5月9日),“邁克耳孫”又譯“邁克耳孫”,著名波蘭裔美國藉物理學家,19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第一個),世界頂級學府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第一任系主任。

以測量光速而聞名,尤其是邁克耳孫-莫雷實驗。

人物生平


阿爾伯特·邁克耳孫
阿爾伯特·邁克耳孫
邁克耳孫出生在波蘭的小鎮史翠諾(Strzelno,當時隸屬普魯士王國),父親是猶太商人。在邁克耳孫還只有兩歲時全家移民美國,跟隨著作為商人的父親,居住過加利福尼亞的礦業小鎮Murphy、內華達州的弗吉尼亞城。
徠1869年,邁克耳孫進入位於馬里蘭州首府安納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並於1873年畢業。邁克耳孫早先就著迷於科學特別是光速的測量問題。
1881年海軍委派他到歐洲學習兩年。
1883年,他接受了一個位於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凱斯西儲大學的邀請,成為那裡的物理教授,並專心研究改進干涉儀。
1887年,他和愛德華·莫雷共同進行了著名的邁克耳孫-莫雷實驗,這個試驗排除了以太的存在。後來,他又轉向利用天文光學干涉測量法測量恆星的直徑和雙星分光片的測量。
1889年開始,他在馬薩諸塞州伍斯特的克拉克大學任教授。
1892年被指派到一個全新的大學——芝加哥大學任物理學系第一任主任。
1907年,邁克耳孫因為“發明光學干涉儀並使用其進行光譜學和基本度量學研究”(for his optical precision instruments and the spectroscopic and metrological investigations carried out with their aid)而成為美國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邁克耳孫於1931年5月9日逝世於加利福尼亞的帕薩迪納。

獲獎記錄


1907年,他獲得了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
1916年,獲得了亨利·德雷珀獎章。
1923年獲得了海軍天文協會金質獎章。

後世紀念


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是以他的名字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