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全身麻醉

靜脈全身麻醉

麻醉便是用藥物使病人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知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以便進行手術治療。隨著外科手術和麻醉學的進展,麻醉已遠非單純解決手術止痛的目的。全身麻醉,便是常言道的“睡著狀態”,病人意識消失,全身肌肉鬆弛,也不會體驗到疼痛。靜脈麻醉是藥物經靜脈注入,通過血液循環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全身麻醉的方法。麻醉便是用藥物使病人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知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以便進行手術治療。隨著外科手術和麻醉學的進展,麻醉已遠非單純解決手術止痛的目的。全身麻醉,便是常言道的“睡著狀態”,病人意識消失,全身肌肉鬆弛,也不會體驗到疼痛。靜脈麻醉是藥物經靜脈注入,通過血液循環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術前準備


● 1.術前禁食。
● 2.麻醉前必須常規檢查氧氣供入裝置,吸入麻醉藥發揮器,麻醉機及監護儀電源,吸引器等,並正確接好相應的連接頭。
● 3.全身麻醉前應檢查麻醉機是否運轉正常,麻醉用具是否齊備。
● 4.檢測血壓,脈搏,測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然後再進行麻醉操作。

麻醉方法


● 1.誘導期
● 麻醉誘導的目的是使病人從清醒的狀態轉變為麻醉狀態的過程。通常使用靜脈全麻藥,鎮痛葯、肌松葯等,病人在幾分鐘之內發生如下變化:由意識清醒狀態到意識消失;呼吸16-20次/分到呼吸停止,此過程需要氣管插管;痛覺存在到消失等。這期間病人生命功能發生較大變化,需嚴密監測,隨時準備處理髮生的情況。
● 2.維持期
● 誘導期過後,外科醫生準備手術,誘導期麻醉藥只能維持較短的時間,在手術中要不斷應用麻醉藥物以維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在維持期進行監測,隨時觀察手術操作對病人生命的影響,必要時進行治療,以確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 3.恢復期
● 當手術結束后,病人進入恢復期。麻醉藥物將被停止使用,一些藥物將被用來逆轉麻醉藥物的作用。在麻醉恢復室,患者的意識將逐漸恢復,生命體征仍被持續監護,當病人的呼吸功能恢復較好時拔除氣管導管。病人感受到疼痛時,進行術后疼痛治療。

麻醉風險


● 1.呼吸道阻塞
● (1)上呼吸道阻塞:阻塞部位在喉頭以上,機械阻塞的原因有舌後墜、口腔內分泌物及異物阻塞、喉頭水腫等。功能性原因有喉痙攣。
● (2)下呼吸道阻塞:阻塞部位在喉頭以下者。機械性阻塞最常見原因是氣管導管扭折、導管斜面過長而緊貼在氣管壁上、黏痰或嘔吐物誤吸堵塞氣管及支氣管。
● 2.通氣量不足
● 原因:①麻醉藥對呼吸中樞的抑制;肌松葯對呼吸肌的麻痹而輔助呼吸及控制呼吸又不充分者。②麻醉恢復期肌松葯的殘存作用。③術中過度通氣2小時可消耗近3L的CO2儲備,術后機體則需降低通氣量以補充所消耗的CO2,故通氣不足,且可導致低氧血症。④術中所有的麻醉性鎮痛葯常為術后呼吸抑制的重要原因。

蘇醒后注意事項


● 1.為了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對於所有全麻后的患者,應去枕平卧。全麻手術後會經常發生嘔吐,應及時將頭偏向一側,清除口腔嘔吐物,以免誤吸的發生。
● 2.患者回病房后應常規鼻導管吸氧或面罩吸氧,以防止低氧血症的發生。
● 3.繼續常規做心電監測。
● 4.刀口疼痛或術中所插導尿管的刺激可導致術后高血壓發生。有效的術后鎮痛及對症處理是必要的。
● 5.其他:聲嘶咽痛、肌肉疼痛、心肌梗死、肺炎、肺栓塞都有可能發生。術后數小時或數日的監測是提高圍術期安全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