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義街道

道義街道

道徠義街道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西南部。東鄰虎石台街道,北接財落街道,西與尹家街道和于洪區平羅街道接壤,南與皇姑區毗鄰。

1969年,建立道義公社;2007年,道義鎮改道義街道。2011年末,道義街道總人口33917人。截至2020年6月,道義街道轄4個社區、7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沈北新區蒲河路41-1號。

2011年,道義街道國稅收入31100元,地稅收入25500元。

簡介


道義街道轄25個社區。101國道公路過境。

歷史沿革


1969年,建立道義公社。
1983年,道義公社改道義鄉。
1994年,鄉改鎮。
1999年,增加街道職能。
2007年,道義鎮改道義街道。
2019年12月2日,撤銷尹家街道,將其管轄的溝子沿村划入道義街道;將道義街道管轄的正良、柳岸、鑫欣、大學城、晨興、民豐6個社區和正良、五檯子、郭三、郭七、道義一、道義二、東場、孝信漢、孝信鮮9個村劃出,設立正良街道。

行政代碼


210113004:
~001 111鑫欣社區
~002 111祥瑞社區
~003 111天順社區
~004 111儷景社區
~005 112(2009年為220)郭七社區
~006 112(2009年為220)五檯子社區
~007 111(2009年為112)正良社區
~008 220郭三社區
~009 220東場社區
~010 220孝信鮮社區
~011 220孝信漢社區
~012 220尚小社區
~013 111(2009年為112)道義一社區
~014 111(2009年為112)道義二社區
~015 112(2009年為111)道義三社區
~016 112道義四社區
~017 112(2009年為220)弓匠社區
~018 112(2009年為220)郝心社區
~019 220進步社區
~020 111綠茵湖畔社區
~021 111地雅新居社區
~022 111柳岸馨居社區
~023 111正良嘉苑社區
~024 111鴻苑社區(2010年新增)
~025 111大學城社區(2010年新增)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道義街道轄15個行政村:五檯子、正良、道義一、道義二、道義三、道義四、郭三、郭七、東場、孝信鮮、孝信漢、尚小、進步、郝心台、弓匠屯。
2011年末,道義街道轄8個社區、15個行政村:鑫欣、正良嘉苑、柳岸馨居、地雅新居、綠茵湖畔、大學城、儷景、民豐8個居民委員會,道義一、道義二、道義三、道義四、五檯子、正良、郭七、郭三、東場、孝信漢、孝信鮮、尚小、進步、郝心、弓匠;下設103個居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道義街道轄4個社區、7個行政村:儷景社區、進步社區、人傑水岸社區、太湖社區、道義三村、弓匠村、溝子沿村、進步村、道義四村、郝心台村、尚小村,街道辦事處駐沈北新區蒲河路41-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道義街道地處沈北新區南部,東與虎石台街道相連,南與皇姑區相鄰,西與于洪區搭界,北與財落街道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2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6千米,總面積57.6平方千米。

人口


2010年末,道義街道常住人口為93765人。
2011年末,道義街道總人口3391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567人,城鎮化率37.1%。另有流動人口300人。總人口中,男性17430人,佔51.4%;女性16487人,佔48.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9037人,佔85.6%;有滿、錫伯、朝鮮、蒙古、回等31少數個民族,共4880人,佔14.4%。超過1000人的少數民族有滿族1個民族,達2584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3%。2011年,人口出生率28.4‰,人口死亡率11.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8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道義街道國稅收入31100元,地稅收入25500元。

商業

2011年,道義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6億元,比上年增長16.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道義街道有幼兒園37所,小學2所,初中1所,普通高等院校5所。
道義街道教育
道義街道教育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道義街道有街道文化站1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8個;各類圖書室8個,藏書10萬多冊。
道義街道
道義街道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道義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個。

社會保障

2011年,道義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戶,人數18人,支出9.4萬元;城市醫療救助3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戶,人數50人,支出11.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萬元。全年新增就業人員270人,有22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1%,全年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808人。

交通


道義街道境內有101國道公路過境。
徠道義街道
徠道義街道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古時村內的蒲河經常泛濫,致使道路淤積,人們便稱此地為“道於屯”。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奉天營務翼長總兵左寶貴於屯中建石橋一座,此橋純系官修,一鍬一畚不勞於民力,村民深感敬意,便將“道於屯”改為“道義屯”,街道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