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

天氣現象

冷雨是漢語辭彙,拼音lěng yǔ,解釋為指降雨時或雨後緊接降溫大風天氣。

概念


冷雨是指降雨時或雨後緊接降溫、大風天氣襲來,危害牲畜的一種災害天氣。當放牧中的牲畜,遭受雨淋后,雨水滲人毛層,濕到毛根,使體溫下降,加上寒風襲擊,易染疾病和死亡。據調查研究,當日平均氣溫在5°C以下, 24小時降溫大於6°C,日降水量為5毫米或以上,風速大於8米/ 秒時,就可產生冷雨害。冷雨主要發生在我國北部和西部牧區,青臧高原牧區東部次之。出現季節以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夏雨季甚少。冷雨危害程度因雨後寒風強度和出現季節而異。一般春未夏初危害最重。因此時正值牲畜脫絨換毛時節,加之越冬后膘衰體弱,禦寒能力較低,遇冷雨後易死亡。其他季節冷雨危害較輕。

預防


怎樣預防冷雨危害呢?主要是注意收聽和使用天氣預報,當冷雨來臨前,將牲畜趕回棚圈,並適當採取防雨防寒措施。例如,1983年6月21-23日,內蒙古出現一次冷雨天氣過程,巴彥淖爾盟一戶牧民,聽到冷雨天氣預報后,次日停止放牧,下雨前把羊群趕到棚內,有的用被褥、羊毛苫等蓋在羊身上,結果他家承包的數百隻羊無一受損,而在外放牧羊群死亡慘重。據不完全統計,這次冷雨過程凍死10多萬頭(只)。另外,當正在放牧時遇到冷雨,來不及趕回棚圈時,可將畜群趕到沙窩地、高草地,以便保暖避風,減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