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性神經症

抑鬱性神經症

抑鬱性神經症是以慢性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症性障礙,無論從嚴重程度或一次發作時間,目前均不符合輕度或中度複發抑鬱障礙的標準。本病由社會心理因素引起,也往往與病人的個性偏離有關。本病主要表現為持久的心境低落,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等。病人有治療要求,但無明顯的運動性抑制或幻覺、妄想,生活工作不受嚴重影響。抑鬱性神經症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同時輔以抗抑鬱葯治療,提高情緒、減低焦慮。長期抑鬱性神經症會導致人的思維消極,進一步誘發軀體疾病,從而病人勞動力喪失,嚴重損害社會功能,增加家庭負擔。大多數病人病程較長,如其精神因素單一,無抑鬱人格者,預后良好。但如病情反覆,隨精神因素的影響而波動,具有抑鬱人格障礙者,病情較遷延,預后欠佳。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神經內科

病因


● 由社會心理因素引起,比如生活中的種種不幸遭遇、工作中的困難、事業上的挫折等,尤其在自尊心受到打擊或自我評價貶低時發生。
● 與病人的個性偏離有關,如性格不開朗、悲觀、焦慮、敏感和依賴性強。

癥狀


● 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
● 出現心情不暢、沮喪、消沉、精力不足;對平時喜歡做的事情無興趣、無熱情、缺乏信心;產生悲觀失望、厭世、自殺觀念。
● 還可有自覺頭痛、背痛、四肢痛、胃部不適、腹瀉、失眠。

檢查


● 確診抑鬱性神經症需要進行一般體格檢查、精神科評定量表及其他檢查。

體格檢查

● 病人一般體格檢查及神經系統查體無明顯異常。

精神科評定、量表評定

● 根據精神檢查及相關評定量表為病人評分,判斷病人情緒精神狀態。

其他檢查

● 實驗室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腦電圖)、腦影像學檢查(顱腦磁共振成像)未見明顯異常,排除器質性病變。

醫生怎麼診斷抑鬱性神經症


● 醫生根據典型的病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結果診斷本病。
● 常因社會心理因素而起病,病程至少持續1年,具有抑鬱人格特徵。
● 慢性的情緒低落、苦悶,但描述生動具體。伴有焦慮和軀體癥狀,工作、學習和生活無明顯影響。
● 無論從嚴重程度或一次發作時間,目前均不符合輕度或中度複發抑鬱障礙的標準,但過去曾符合過輕度抑鬱發作的標準。
● 臨床表現有自知力,能主動求治。
● 輔助檢查排除重性抑鬱症或其他精神障礙。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內源性抑鬱症、反應性抑鬱症、神經衰弱等疾病相鑒別。
● 如果出現長期的情緒低落、心情不暢,對平時喜歡的事不感興趣,缺乏信心,甚至悲觀失望,產生自殺觀念,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神經電生理及精神科評定量表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怎樣治療抑鬱性神經症


● 抑鬱性神經症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同時輔以抗抑鬱葯治療,提高情緒、減低焦慮。

心理治療

● 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嚴格按照醫生的方案治療。
● 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我評價。
● 建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文娛及社交活動。
● 鼓舞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並多給予稱讚和鼓舞,增加病人對家庭和 社會的責任感、自身價值感。

藥物治療

● 在心理治療基礎上應用抗抑鬱葯幫助提高情緒及減輕焦慮,調整睡眠。
● 某些中成藥對焦慮、抑鬱、睡眠障礙有一定幫助。

危害


● 長期抑鬱性神經症會導致人的思維消極,大腦功能下降,出現頭昏、睡眠障礙,進一步誘發軀體疾病,同時可在抑鬱性神經症基礎上出現重度抑鬱發作,從而病人勞動力喪失,嚴重損害社會功能,增加家庭負擔,甚發生自殺行為。

預后


● 根據不同病人的需求,採用抗憂鬱劑藥物治療、精神療法或綜合治療,都會有不同的效果。
● 大多數病人病程較長,如其精神因素單一,無抑鬱人格者,預后良好。
● 但如病情反覆,隨精神因素的影響而波動,具有抑鬱人格障礙者,病情較遷延,預后欠佳。

預防


● 有計劃地做些可以取得快樂和自信的活動,特別在周末,譬如清掃房間、騎車、聊天、聽音樂、逛街等。
● 保持生活正常規律化。盡量按時吃飯,起居有規律,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進行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