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體高原鰍

黑體高原鰍

黑體高原鰍,是鰍科高原鰍屬的一種小型魚類。營養豐富,能大量養殖,有一定經濟價值。分佈於黃河上游及嘉陵江上游支流。

形態特徵


黑體高原鰍
黑體高原鰍
口略呈馬蹄形。唇肥厚,上、下唇均具發達乳突;下唇中央間斷。須較長。腹鰭基部起點約與背鰭起點相對。體無鱗,皮膚表面具許多細小棘突。側線完全。鰾后室發達。

生存習性


小型魚類,生活於江河支流、溝渠多水草淺灘處,喜群居。能大量養殖。

營養價值


1、溫中益氣,解毒。適用於肝炎、癌症。
2、黑體高原鰍能補中氣、祛濕邪,不僅是美味的上佳食品,還是藥用價值頗高的食療藥物,其滑粘液有較強的解毒消腫功效。臨床研究證實,黑體高原鰍 對甲型肝炎病人康復期療效較好,並有防治癌瘤的作用。
3、黑體高原鰍肉質細嫩、營養極高,其肉含有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及多種維生素,性味甘平,具有溫中益氣、祛風利濕、解毒、收痔、壯陽、利尿等多種作用。
4、常用於營養不良性水腫,濕熱黃疸,急、慢性肝炎,腎陽虛弱所致的痿、早泄,以及小兒營養不良,痔瘡等症。

繁殖培育


種鰍來源

種鰍最好來源於黑體高原鰍原種場或從天然水域捕撈選擇,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年齡在2~3齡,雌性體重15~25g,雄性體重12g以上。

種鰍放養

4月初,將親鰍依雌雄1∶1.2~1∶1.5比例分養於面積為80~120平方米,水深為70~80cm的親魚培育池塘中,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0.5~1kg。親魚放養前要進行清塘消毒,加固池埂,放養時用3%~5%的食鹽水消毒5分鐘左右。

種鰍培育

親鰍放入池塘后,要適時投喂飼料蛋白不低於35%的全價配合飼料,適量搭配動物碎肉,飼料要求新鮮適口、無腐敗變質、無污染。

產卵準備

產卵用40目篩網製做產卵箱,規格根據生產規模而定。箱底平鋪棕櫚皮魚巢。將已催產的親魚按雌雄1∶1.2~1∶1.5放入箱中。產卵時要保持周圍環境安靜,一般催產效應時間在11~13小時,產卵可持續7~8小時。

苗種培育

用於苗種培育的池塘面積以30~100平方米水深以40~60cm為宜。池埂、池底夯實,池底平整,最好鋪墊15~20cm的淤泥。進排水設攔魚密網,池中投放佔總面積1/4的浮萍。放苗前按常規清塘消毒,注水50~60cm,每平方米施有機肥0.3~0.5kg,隔1~2天攪動池底一次,7~10天輪蟲達高峰時投放魚苗,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放養時水溫差不超過2℃。

稻田養殖

稻田養殖是稻田生態漁業的一個組成部份,有很多優點和好處。第一、在不破壞稻田原生態系統及不增加使用水資源的情況下可以做到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的效果。每畝稻田可收穫黑體高原鰍70~100kg,水稻可保持原產量,直接提高經濟效益。第二,生態效應更為突出,主要表現為黑體高原鰍可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蟲,起到生物防治病蟲害的部分功能,省用農藥,減少了糧食污染。第三,黑體高原鰍在稻田中的生命活動可起到疏鬆土壤的作用,使水稻增產增收。第四,節約餌料,降低養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