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姑塔
始建於民國十二年的塔
仙姑塔,位於李滄區於家下河社區,始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是為紀念該村於姑娘,由當地鄉鄰捐資而建。2002年8月,李滄區政府公布仙姑塔為李滄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2月,仙姑塔被列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在仙姑塔挖掘出仙姑坐化缸。
仙姑塔
仙姑塔
仙姑塔始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為紀念該村貞節奇女於姑娘由當地鄉紳及村民捐資修建而成。
仙姑塔傳說圖一
文革期間,塔周院牆被毀,塔身亦遭一定程度破壞。2002年,李滄區政府啟動文物保護工程,仙姑塔的修復保護被列入其中,市文物局的專家與我區文物部門共同制定了具體修復方案。修復工程由區政府和於家下河村共同投資,經過近半年的緊張施工,於2002年12月完成修復工程。
仙姑傳說圖二
據當地居民介紹,此缸為盛殮“於仙姑”的瓮棺,原來埋在仙姑塔“地宮”中,文革期間被人挖出,缸內容物被拋撒,缸蓋缸頂被毀,缸體後來被一有心人埋入自家地基下,得以保存至今。另一說法,此缸內盛殮的是“於仙姑”的一位“香客”,據傳此“香客”臨終前自言“仙姑”託夢給她,讓其離世后葬於仙姑塔前陪伴“仙姑”,家人遵其遺囑,徵得“於仙姑”家人同意后,用瓮棺盛殮,埋在仙姑塔前,文革期間,被李村某學校的學生從塔前挖出,后被人收藏,埋入自家地基下。
“坐化缸”又稱和尚棺、瓮棺。用缸盛殮逝者葬於地下,在考古上叫“瓮棺葬”或“缸葬”,是一種流行於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墓葬形式,同時在長江流域的江南一帶及雲南、廣東也有流傳,其歷史可上溯至約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現在說的缸葬,一般是指僧人“坐化”的一種獨特方式,高僧圓寂后,盤坐在一個特製的陶缸之中,並在遺體四周放入木炭、石灰、香料等物品,用來除濕防腐,密封后連缸體一起安葬。在道教中,也有道士在“羽化”后,採用缸葬的形式。
仙姑塔“坐化缸”的發現,為研究歷史上的制陶工藝、宗教文化及當地的民風民俗,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對於研究早期的工藝美術也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地址:九水路街道辦事處於家下河社區
公交線路:在李村坐128路車,在於家下河下車即到;也可從市區直接坐365路車到毛公地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