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偉

中國首批職業高爾夫球手之一,亞洲第五

張連偉,中國高爾夫球員。男,1965年5月2日出生於廣東。1994年底,通過了職業高爾夫球員的達標賽,成為中國首批職業高爾夫球手之一。他世界排名第158位,列亞洲第五,中國第一。2010年2月,張連偉受聘為中國高爾夫協會委員,也是國內第一位球員成為中高協的委員。

2016年6月5日,張連偉獲得威爾士常青公開賽冠軍,成為第一位贏得歐洲常青巡迴賽賽事的中國內地球手。與此同時,張連偉也是第一位奪取歐巡賽冠軍的中國內地球手。

人物關係


參賽數據


主要戰績
2016年6月5日,威爾士常青公開賽在威爾士凱爾特莊園羅馬路球場進行,在最後一輪比賽中,張連偉在前半場交出29桿,最終打出62桿(-8),以三桿優勢獲得冠軍,成為第一位贏得歐洲常青巡迴賽賽事的中國內地球手。與此同時,張連偉也是第一位奪取歐巡賽冠軍的中國內地球手。
2003年11月,參加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以277(-11)桿的總成績獲得冠軍。
2003年1月,參加新加坡大師賽,以278桿的總成績獲得第一名。
張連偉
張連偉
2000年7月,參加在澳門舉行的中國職業高爾夫球挑戰賽澳門站比賽,獲冠軍。 2000年5月,參加在上海舉行的中國高爾夫球公開賽,以279桿的成績獲第四名。
2000年4月,參加在廣州舉行的中國職業高爾夫球挑戰賽,以139桿的成績獲冠軍。
1999年5月,參加在成都舉行的第一屆BAT中國職業高爾夫球聯盟杯巡迴賽第一站的比賽,以兩輪總桿數138桿的成績獲冠軍。
1999年4月,參加在澳門舉行的澳門高爾夫球公開賽,以279桿的總成績獲第5名。
1998年12月,參加在香港舉行的亞洲職業高爾夫球賽,以270桿的總成績獲第5名。
1998年5月,參加在澳門舉行的亞洲職業高爾夫球巡迴賽澳門站的比賽,以287桿的成績獲第4名。
1997年1月,應世界著名威士忌品牌同時也是世界著名高爾夫球贊助商的尊尼獲加特別邀請參加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尊尼獲加精英賽,獲尊尼獲加最佳亞洲高爾夫球手獎。
1996年12月,參加了在馬來西亞舉行的PGA錦標賽,獲總排名第5名。 1997年9月,參加在馬來西亞舉行的吉隆坡高爾夫球公開賽,以281桿的成績獲第2名。
1996年11月,參加在南非舉行的第42屆高爾夫球世界盃總決賽,進入前20名,並獲得直接參加第43屆賽事的資格。
1995年8月13日,參加泰國職業高爾夫球精英賽,以274桿低於標準桿14桿的成績奪得個人冠軍, 這也是中國選手首次在國際比賽中奪冠。
1995年參加全國高爾夫球錦標賽,以290桿的總成績獲職業男子組冠軍。 1995年4月11日,參加在深圳舉行的第一屆中國高爾夫球巡迴賽首站比賽中,奪得男子個人冠軍。
張連偉
張連偉
1994年10月,在日本廣島舉行的第12屆亞運會上,以258桿的成績,奪得高爾夫球男子個人亞軍。 1991-1994年,包攬了全部國內比賽冠軍。
1989年獲全國高爾夫球業餘公開賽冠軍。
1988年首次參加全國業餘高爾夫球公開賽,獲第6名。
業餘成績
1989、1991、1994年 中國業餘公開賽 冠軍
1991-1994 全國業餘錦標賽 冠軍
1994 廣島亞運會 個人亞軍
大為杜夫巡迴賽部分成績記錄
1996沃爾沃亞洲逐洞賽冠軍
1999澳門公開賽並列第五
1996吉隆坡公開賽並列第四
1999沃爾沃名人賽並列第五
1997沙巴名人賽並列第四
2000馬來西亞公開賽並列第五
1997吉隆坡公開賽並列亞軍
2000中國公開賽並列第四
1998緬甸公開賽亞軍
聯盟杯冠軍記錄
2001年 成都精英賽
昆明精英賽
2000年 大連精英賽
青島精英賽
亞龍灣精英賽
1999年 成都精英賽

球員簡介


張連偉,一個中國職業高爾夫運動的傳奇人物,一個閃亮在亞洲乃至世界高爾夫球壇的中國名字;他代表著中國高爾夫年輕的歷史和驕傲的成就,是新一代球手們追隨的榜樣;他身影矯健,神態自若,言談之間沉穩與激情相融,大將風度卓然顯現。
張連偉初中畢業后在珠海市體委當標槍和籃球運動員,成績平平。1985年珠海第一家高爾夫球場:珠海國際高爾夫俱樂部建成后,體委招運動員轉行學高爾夫和保齡球,對這兩項都一無所知的張連偉隨意挑了前者,正是這個無意中的決定成了他一生事業的轉折點。在日商獨資管理的球會,張連偉當起了球童,工資很低,但出於對打球的迷戀,他執著地投入了小白球的世界。為了得到成為職業選手的機會,他後來又轉會到更適於個人發展的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直至今日。不久,張連偉開始參加業餘比賽,1994年代表中國在廣島亞運會上奪得個人亞軍,回國后被中高協批准轉為職業選手。
從此,張連偉踏上了一條通往成功與成就,充滿奮鬥的孤獨與艱辛的道路。經濟狀況改善了,壓力也更大了,在國外比賽挑戰性更強,對選手心理上的考驗更多。作為中國第一代職業選手中的驕子,面對成名后外界的關注,張連偉卻處處恭謙低調,毫無明星架子。經歷過諸多國際大賽的洗禮,如今張連偉在大衛杜夫巡迴賽上成績頗為穩定。從事高爾夫運動多年,張連偉最大的感受是這項運動對一個人性格的影響,對個人的意志力、智慧和耐心的鍛煉,他最崇拜的高爾夫球星是以鬥志和衝勁著稱的西班牙人薛夫,和以穩健沉著為特色的德國人蘭格,張連偉努力將兩者的優點兼收並蓄,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亞洲選手憑藉優良的心理素質和頭腦,同歐美選手抗衡並不遜色。
2002年,張連偉征戰日本高爾夫巡迴賽,在兩站賽事中都名列第二。那年他的總獎金為4500萬日元(約37.5萬美元),名列日巡賽獎金排行榜的第22位。在澳門公開賽上,經過五個加洞后,他擊敗了辛巴威球手尼克·普萊斯,衛冕成功。
張連偉
張連偉
2003年張連偉在新加坡大師賽上擊敗厄尼·埃爾斯奪冠,獲得2004年全年歐巡賽參賽資格。同年張連偉首次拿到夢寐以求的中國公開賽冠軍,這個冠軍的積累不僅給自己增加了信心,同時讓國人更加堅定了中國高爾夫運動的發展。2004年張連偉得到了參加美國大師賽的邀請,破例征戰享有盛名的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 球會,這也是中國高爾夫歷史上的第一次。
張連偉平時除了比賽,便是大量練習,他還喜歡聆聽輕柔的薩克斯風來調節身心。隨著知名度的上升及對高爾夫的深入鑽研,張連偉現已在國內涉足以往多為外國人獨掌的球場設計領域,並積極推廣公眾球場,使高爾夫作為高品味生活髮式的體現被更多的人所理解接受。
大衛杜夫巡迴賽部分成績記錄:1996富豪亞洲逐洞賽冠軍;1999澳門公開賽並列第五;1996吉隆坡公開賽並列第四;1999富豪名人賽並列第五;1997沙巴名人賽並列第四;2000馬來西亞公開賽並列第五;1997吉隆坡公開賽並列亞軍;2000中國公開賽並列第四;1998緬甸公開賽亞軍

成長經歷


張連偉,一個中國職業高爾夫運動的傳奇人物,一個閃亮在亞洲乃至世界高爾夫球壇的中國名字;他代表著中國高爾夫年輕的歷史和驕傲的成就,是新一代球手們追隨的榜樣。
1985年珠海第一家高爾夫球場----珠海國際高爾夫俱樂部建成后,張連偉在這個日商獨資管理的球會當起了球童,工資很低,因為對打球的迷戀,使得執著的他很快得到成為職業選手的機會,他後來又轉會到更適於個人發展的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直至今日。不久,張連偉開始參加業餘比賽,1994年代表中國在廣島亞運會上奪得個人亞軍,回國后被中高協批准轉為職業選手。
2002年,張連偉征戰日本高爾夫巡迴賽,在兩站賽事中都名列第二。那年他的總獎金為4500萬日元(約37.5萬美元),名列日巡賽獎金排行榜的第22位。在澳門公開賽上,經過五個加洞后,他擊敗了辛巴威球手尼克·普萊斯,衛冕成功。
2003年張連偉在新加坡大師賽上奪冠,獲得2004年全年歐巡賽參賽資格。同年他首次拿到夢寐以求的中國公開賽冠軍,這個冠軍的積累不僅給自己增加了信心,同時讓國人更加堅定了中國高爾夫運動的發展。2004年張連偉得到了參加美國大師賽的邀請,成為征戰享有盛名的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球會的中國第一人

榮譽獎項


2004年 中國大眾汽車大師賽 第7名
2004年 BMW亞洲公開賽 第5名
2003年 Volvo中國公開賽(亞巡賽)第1名
2003年 新加坡大師賽(歐巡賽)第1名
2002年 澳門公開賽(亞巡賽)第1名
2001年 澳門公開賽(亞巡賽)第1名
2001年 上海精英賽 第2名
2000年 Heritage精英賽 第1名
1999年 大連精英賽 第2名
1996年 亞洲比洞賽 冠軍
1995-1996年 泰國富豪名人賽 冠軍
1995-1996年 馬來西亞富豪名人賽 冠軍

相關鏈接


最感謝的人
2005 BMW 亞洲公開賽將於4月28日至 5月1日在湯臣上海浦東高爾夫球場展開,上屆冠軍希門尼斯以 及中國首席高爾夫球選手張連偉等六位明星球員屆時參賽。對於張連偉來說,本次比賽無疑是一場硬仗:“今年參賽的球員甚至比去年還要優秀,無論賽果如何,能到上海參賽都是一項莫大的榮譽,同時也是巨大的挑戰。”
記者:作為本土選手出戰此次公開賽,你是否感到有壓力?
張連偉:壓力一定會有,比賽的規模越來越大,參賽的國際球星也越來越多,獎金也很高,再加上是在國內參加比賽,大家對我的期望很高,壓力是很大的。
但是,我會盡量想辦法減壓,尤其會在推桿方面多下工夫。
記者:怎麼看待您進入高爾夫球界20年來的種種甜酸苦辣?
張連偉:我出生在一個不富裕的農村家庭,20多年來我走過不少坎坷的道路,就像中國高爾夫運動的發展歷程一樣,很不容易。但我憑藉自己對高爾夫運動的熱愛,20多年支持我一路堅持了下來。我現在也在不斷地挑戰自己,希望能更上一層樓。
記者:請問您是怎麼權衡事業和家庭的關係?
張連偉:我覺得很對不起我的太太和家人,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打球,最長的時候曾經5個月才回過一次家,最近也是一兩個月沒法回家。我感到非常抱歉,有的時候也很心疼,因為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家人,但是工作就是這樣的,還好我的家人都比較理解,我非常感謝她們。
記者:5月份就是您40歲的生日了,能談談您40歲以後的規劃嗎?
張連偉:40歲對高爾夫運動員來說還是很年輕的,我希望可以一直打到50歲,60歲,而且能打得更好。我喜歡挑戰,更喜歡挑戰自己。
記者:請簡單評價一下您20歲、30歲和40歲的生活狀態。
張連偉:20歲什麼都不懂,只知道要賺錢糊口;30歲在高爾夫球場上奮鬥了10年,只擁有榮譽,沒有積蓄;40歲很滿意,家庭幸福,事業成功,但仍要不斷進步
從球童到“No.1"
若有人問,在中國什麼體育項最吃香?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是點頭槌、乒乓球這類的熱門項目。其實可以說,高爾夫球這一項人們較為陌生的體育項目,也是很吃香且是最具發展前景的。據說,目前中國的高爾夫球職業選 手中,年收入的百萬元以上的大有人在。在經濟發達和開放的廣東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地區,讓下一代自小學打高爾夫球,已成為不少企業家、老闆的新選擇。有趣的是,高爾夫球之所以成這 這些地區先富起來的批人的“新寵”,有一個人的成功之路無便是張連偉。
其實家境頗貧寒
探詢張連偉的成功之路並不是件易事。他似乎太忙了,幾次相約,都因他有賽事在身而推遲。筆者最終只好借在東莞外商高樂夫球俱樂部採訪千禧杯“職業公開賽的機會,在觀摩這位冠軍選手比賽之餘,與其閑聊。不知是否打高爾夫球的緣故,採訪張連偉與以往採訪其他運動員的感覺不同,他以紳士般的談吐,細說自己如何從一個球童成長為高爾夫球職業高手的傳奇經歷:
張連偉
張連偉
張連偉1965年5月2日出生在廣東珠海市南水鎮的一個貧農家庭,在六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三。在他成 為中國中國職業高爾夫球第一高手前,運動場勉強值得一提的成績僅有稍縱即逝的光芒:高中時創下學校的標槍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說起當初接角高爾夫球,張連偉坦言非自己所願。當年曾在珠海業餘體校里練習標槍、手榴彈、鐵餅和鉛球等到田徑項目的他,被當地體委選去參加保齡球和高爾夫球的高中生練,但他最終還是挑上了高爾夫球。”當時對兩項運動都沒什麼認識,所以學哪一樣都無所謂。只是大的球我已經打得不少了,保齡球亦是對著一條球道 把球推過去要把那十個瓶撞倒而已,對好動的我實在沉悶非常;相反,高爾夫球體積小巧,感覺很有趣可愛,而且又是在戶外進行,既要以呼吸新鮮空氣又要以舒筋骨,在草地溫步,比較適合我的個性。“到現在仍無悔當初決定,認為高爾夫球給他的感覺是很新鮮、很刺激,每一步都有新的發展,是一種很玩的運動。對我而主,現在打球既可以到外國比賽馬觀摩別人的長處,又可以賺取生活費用,照顧家人,優點真的很多”。
十年磨鍊
1985年,剛對高爾夫球有了初步認識的張連偉被分配到珠海一家高爾夫球場當球童。所謂球童,就是幫打球者拿球包、揀球擦於的雜向役。幸好,那時打球的人不多,有較寬裕的時間,貪玩的張連偉便偷偷地打球。這位現時中國高爾夫球的第一高手當時並沒有意識到,當他第一次偷偷在練習場揮桿打球時,生命便與高爾夫球聯繫在一起了。
張連偉至今非常感謝那家高樂夫球場的日本 經理業天光雄。業天君發現了張連偉偷打球,但沒有按照慣例對他進行處分。作為一名老資格的高球手,業天君發現了張連偉身上顯露出來的高樂夫球運動的不凡天賦。於是,他破例允許張連偉每天下午3點后可以打球,並成為張連偉的第一位教練,使張一開始握桿、擊球等基本技術就中規中矩。有意思的是,與中國第一批職業高爾夫選手相比,張連偉可謂是真正的“半路出家”,自學成才。因為,中國首批赴日本進修高爾夫球的十位選取手中,並沒有“張連偉”這個名字。“他真是靠自己緡出來的。勤學苦練,加上天賦,是張連偉育夠在眾多職業選取手中脫而出並走向成功的秘訣。”中國高勻夫球協會乞討書長這樣評價張連偉。
如今在深圳高爾夫球球會工作的張連偉方要工作便旬緡球和參加一些職業的人公開比加一些在國外的比賽,對他來說,更是學習和贏取獎金的好機會。張連偉坦言,與剛學打高爾夫球時相比,現在的收入高多了。“當初在珠海高爾夫球會工作,所賺取的工資歷很少,家人還略有微言。現在不會了,家裡人都全力支持我打球。”張連偉對高爾夫球的痴迷是有目其睹的。平日的高中生練,他至少要打800個球。就是每場比賽的空隙,別人去休息遊玩,他則跑到練習場繼續練習。深圳高爾夫球會的美籍教練克利斯大林漢尼為此讚歎到:“張連偉是我打高爾夫球16年以來所見中國球手中最具潛質的,他驚人的爆發力和刻苦煅煉的精神,便函我深信在未來的日子裡張連偉將會在世界是的職業高爾夫球比賽中,佔有一席重要地位。”
張連偉大乎次參加比寒是1988年的首屆中國業餘高爾夫球公開賽,他獲得了第六名。而1989年的中國公開賽馬則是他最為難忘,因為他贏得了自己在高爾夫球賽馬上物第一個冠軍。此後,在1991年至1994年,他一人連續包攬了4屆全國冠軍,成為中國高爾夫球壇瘵足輕重的人物。1994年,張連偉在廣島亞運會上,以285桿的優異成績奪得了個人銀牌,這不僅是中國選取手在高爾夫球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績,也使用權張連偉本人在業餘球員生涯達到頂峰時恰到好處地打了個賀滿的句號。
1994年廣島亞運會后,經我國國家高爾夫球協會的特別批准,張連偉成為中國第一個無需用經過嚴格職業考試的高爾夫職業球員,他也是中國首批高樂夫球的職業球員。
如果說,1994年是張連偉經過10年苦鬥,終於完成了從球童到職業選手這一質的習躍的話,那麼1996年連奪VOVLVO中國巡迴賽、泰國名人賽、馬來西亞名人賽、亞洲比洞賽、海峽杯邀請賽、中國錦標賽馬等多項高爾夫球錦標的張連偉,已進入沖向世界高壇頂鋒的新階段。
1996年10月5日在牙買加結束的第42屆世界盃高爾夫球賽預選賽上,張連偉大和隊友在44支隊伍中脫穎而出,以團體第一名和張連偉大個人第一名的雙料冠軍,獲得了同世界高球20強進行決賽的資格。如此殊榮,如此實力,令世人不禁區刮目相看。世界高壇歐美列強,亦感受到他們所壟斷的高壇局面正受致電強有力的挑戰.他們此發出了這樣的驚呼:要注意提防張連偉這隻“亞洲之虎”了!
難忘九四年
擁有南方人靈巧特性的張連偉對中男選手與外國選手的長外與外國選手的長處有著自己的一番見解。他認為,中國球手與外國球手的技術水平上相差並不遠,只是外國選手臨場經驗豐富,懂得如何救球和補救球技巧,而中國球手吃虧就在這一點,臨場經驗欠缺,每逢大賽總不期然有膽怯的現象。如果中國選手能克服這個心理障礙,相信水平很快能上去。曾參加過多次大小型賽事的張連偉,認為最為難忘的是1994年7月在台灣參加的百樂門錦標賽。當時與台灣著名球手謝敏男、謝錦聲、謝玉樹、陳志明等亞運會代表同場交手,首次到海峽比岸的他感到是一次難得的經驗,加上自己人當時名列預備組第一們,打出了自己比賽以來最佳成績,4天分別打出了70-68-72-70,以280桿比標準桿低8桿的成績完成賽事。那次的賽果也讓台灣選手真正認識到了張連偉的實力。
而真正令張連偉在國際上成名的,是去年他在蘇格蘭參加的登喜路杯高爾夫球賽。當時,他與邊續四年獲得歐洲總冠軍的蘇格蘭名將蒙哥馬利同場角逐。出人意外的是,張連偉竟然淘汰了擁有主場之利的蒙哥馬利,歐洲的傳達室媒頓時一片嘩然,紛紛報道了這一他們看來非常轟動的消息。
對許多人來說,中國的職業高爾夫球選手一年的收入能達到多少是倍感興趣的。為此,筆者曾問過張連偉。他說錢是掙了一此,儘管與歐美的職業球手相比,目前的這點收入算不上什麼,但在中國已經很豐厚了。張連偉目前共有四位贊助商為其提供贊助。而最令他自豪的是,他出現在亞洲區“BOSS”這個服裝品牌的形象代表,加上有經紀公司為其張羅比賽和廣告等業務,收入用都是自己掏的,只有比賽打出好成績幫會有錢賺,否則,那就只有倒貼錢哩。
張連偉
張連偉
其實,張連偉大儘管擁有中國高爾夫球“第一桿”的美稱,但面對像梁文沖這樣的年輕球手的崛起,他還是感到了很大的壓力和衝擊。在剛剛結束的“康威杯”全國職業高爾夫球錦標賽上,張連偉便是被發揮更 為出色的梁文沖硬是從手上將冠軍獎盃“搶走”的,為此,張連偉承認成名后也面臨著種種的干擾和困惑,最令他為難的便是應酬的活動太多,訓練時間不能保證。“唉,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老是這個老闆要找我打球,那個老闆也要找我交鋒,還有公司的領導呢?反正我是誰也得罪不起,只好照辦了。我近來投入訓練的時間強是少多了。”張連偉這樣說。他還表示,隨著知名度起來越高,梁文沖等年輕球手將來也會遇到這種困惑,如果外理不好,運動生涯便有可能就此劃上個句號。

相關信息


張連偉受聘為高協委員 相信2010年高爾夫會更好
張連偉
張連偉
北京2010年2月3日,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在北京與東銘國際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在北京天壇飯店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及簽約儀式,為共同打造中國職業高爾夫球錦標賽為宗旨。國家體育總局小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張小寧、國家體育總局小球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副主席 王立偉、東銘國際公司董事長黃韋翰、總裁蘇寶成、中國職業球員張連偉等出席。在發布會上,張連偉先生受聘為中國高爾夫協會委員,也是國內第一位球員成為中高協的委員。
2011中高協男子職業排名 第7名(截止2011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