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6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6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董其武率綏遠省軍政各界領導人與各族代表39人聯名通電起義。

1949年12月9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將董其武所部就地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其第111軍在內蒙包頭地區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6軍,(后王建業代理軍長),康健民任政治委員。隸屬綏遠軍區編製。

1徠952年2月撤銷第36軍編製。

歷史起源


解放軍第36軍前身是國民黨軍第111軍。1949年12月改編為第36軍,轄第106、107、108師及暫編騎兵旅(劉萬春任軍長,康健民任政委),王建業、張惠源任副軍長,樊折桂任參謀長,李遠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由第111軍第258師改編的第106師,趙曉峰任師長,張乃更任政治委員(后廖鼎琳)。由320師改編的第107師,馬逢辰任師長(後段吉祥代理師長),楊安平任政治委員(后慕湘代理政治委員);由第310師改編的第108師,張副元任師長,王志武任政治委員。同時以獨立第3旅、保安騎兵第4旅、整編騎兵第13旅等部改編為軍直騎兵旅,喬漢魁任旅長。全軍共1.3萬餘人。該軍參加了抗美援朝。
1950年12月12日,根據中央軍委決定,以第36軍、第37軍和騎兵第4師,並從綏遠軍區機關抽調人員組建兵團機關,組成華北軍區第23兵團。
1951年1月,第23兵團移駐河北省衡水地區整訓。4月,第36軍軍直騎兵旅撤銷,其部隊編入各師。
1951年9月,第36軍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序列,開赴朝鮮。12月返國,進駐河北省定縣(今定州市)地區。

列編撤編

1949年9月,綏遠(今內蒙古中部)和平解放。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將綏遠起義的國民黨軍第111軍在包頭地區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6軍,歸華北軍區建制,由綏遠軍區指揮。劉萬春任軍長,康健民任政治委員,王建業、張惠源任副軍長,樊折桂任參謀長,李遠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06、第107、第108師和騎兵旅。全軍共1.3萬餘人。1950年3月,第36軍建立軍政委員會,康健民任主任。12月,第36軍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兵團建制。1951年1月,隨兵團移駐河北衡水地區。4月,軍直騎兵旅撤銷。9月,第36軍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6軍,赴朝鮮執行修建機場和後方警戒任務。12月,返回祖國,部隊駐河北定縣(今定州)地區。1952年2月,第36軍軍部與第37軍軍部一起調中央財委編為建築工程部,第107師與37軍第110師合編為第107師,直屬兵團領導,其他部隊分別調歸兵團學習團或編為建築工程部隊。第36軍番號撤銷。

主要戰爭


徠1950年12月,第36軍歸華北軍區第23兵團建制。1951年1月,隨兵團移駐河北省衡水地區。9月,隨兵團開赴朝鮮,執行修建機場和後方警戒任務。12月,返回祖國,進駐河北省定縣地區。在朝鮮的三個多月,第36軍和第37軍在敵機不斷襲擾、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共投工100餘萬個,修建機場跑道3條,各長200米,寬60米,停機坪8個,各長1500米,寬30米,滑行道、聯絡道共長9500米,推機道長8800米,飛機掩體190餘個,各種附屬工程30餘項,還排除了敵機投下的重磅炸彈2000餘枚。他們不怕艱苦,不怕傷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中央軍委通電祝賀,朝鮮最高人民議會致函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