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梓

朱景梓

朱景梓(1910--1986),機械學家,山東淄博人,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系。

簡介


曾任成都中南鐵工廠廠長、總工程師,四川大學工學院教授。建國后,歷任山西大學教授、系主任,太原工學院教授、教務長、副院長,山西省第四、五屆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員、山西省委副主任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三屆常務理事,山西省機械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長於機械工程齒輪傳動的研究。1954年研製成雙曲柄式少齒差行星齒輪傳動。1973年研製成RSH分階式雙圓弧齒輪。著有《變位齒輪移距係數的選擇》、《加工圓弧齒輪用的萬能變位滾刀》等。

生平事迹


1910年10月29日,在山東淄博的一個貧困的農家院里,一個男嬰以響亮的啼哭宣告了自己的誕生。由於家境貧寒,朱景梓沒有進入學堂接受系統的啟蒙教育,但少年早慧的他卻頑強努力,通過自學考上了高中。1934年,他又以優異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航空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后他又進入該校同一專業的研究生班繼續深造。離開清華園后,他曾在光華大學、四川大學和銘賢學院等多所大學執教。
解放以後,他調到山西大學工學院工作,直至太原工學院、太原工業大學(皆為太原理工大學前身),凡35年,將自己的後半生獻給了黃土高原,獻給了祖國的科教事業。
建國初期,億萬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設新中國的熱情極大地鼓舞了這位知識分子的信心和鬥志。作為機械系系主任,朱景梓教授積極外出參加學術交流,大力加強科研工作,為機械學(現為機械設計與理論)學科在太原理工大學的建立與發展作出了奠基性、開拓性的貢獻。1954年,他撰寫了《球墨鑄鐵》、《柱的設計公式》等學術論文。1956年5月,他出席了全國先進工作者代表會議。這時候,他開始著手研究高傳動比高效齒輪減速器。他為山西機器廠研製的熱軋齒輪試軋成功后,該齒輪可提高效率10倍,節約材料15%。
1958年9月,他籌建了太原工學院強度研究室(後為齒輪強度研究所)並擔任主任,該室以圓弧齒輪及新型桿傳動的研究為主要方向。朱景梓教授在國內率先提出了圓弧齒輪傳動理論,開創了我國在該方面的研究領域。
齒輪傳動是機械傳動中最為重要的傳動方式,圓弧齒輪傳動具有承載能力高、加工簡單、製造成本低廉、齒面間易形成油膜等特點。從我國機械製造業設備現狀和材料性能方面來看,是一種地地道道符合我國國情的新型齒輪傳動方式。當時國內許多相關行業在大功率傳動和汽輪機的高速傳動中使用了圓弧齒輪后,一些機械設備的壽命提高到幾倍乃至幾十倍。
幾十年來,作為我國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典範之一,圓弧齒輪在冶金、化工、礦山、石油、電力、船舶、航空、核工業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目前佔到我國高速齒輪產量的80%以上,石油抽油機產量的100%,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朱景梓的名字已作為著名機械學家載入了“中國科學家”的史冊。1959年,朱景梓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
1978年3月,他出席了全國科學大會。在這個科學的春天,他的“雙圓弧齒輪強度”、“分階式雙圓弧齒輪的齒形研究”、他領導的齒輪研究室和與人合著的學術專著《圓弧齒輪》一書獲得四項全國科學大會獎。在朱景梓先生率領科研人員完成的“雙圓弧齒輪承載能力的研究”基礎上制訂的雙圓弧齒輪基準齒形標準JG2940—81現已廣泛應用於許多行業部門,為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我國廣大工礦企業漸開線齒輪承載能力低運行壽命短的突出問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論依據。
太原鋼鐵公司的515型軋機自採用由朱景梓等設計的大模數分階式雙圓弧齒輪FSPH—75型新型傳動后,電機功率由原來的1200KW升到2300KW,功率提高392%,且縮短了設備改造工期,僅此一項就為太鋼節省資金15萬元。
作為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機械組成員教育部機械課程教材編審委員、全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機械傳動學副理事長等,朱景梓一生治學嚴謹,著譯等身。他撰寫了大量的富有成果的論文和專著,他和他的合作者完成和審校的有關專著、教材、論文、工具書及譯著近200種。
在45年的教學科研生涯中,他育人無數,桃李滿天下。1962年秋,他作為山西省首批碩士研究生導師,招收並培養了兩名研究生。如今,他的許多弟子已是博士生導師,專家教授和生產一線的高工。他的學生都說,朱先生學識淵博,勇於創新,是一位有豐富的創造思維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他在學術上坦蕩開放,絕少封閉。東北大學的蔡春源教授就曾深情回憶朱先生是如何熱情地幫助他們在圓弧齒輪方面的研究起步,如何為他們解決問題,提供資料。
1985年,朱景梓教授逝世。朱先生雖然走了,但他所建立的圓弧齒輪理論在太原理工大學卻紮根發芽,蓬勃發展,在全國同類學科研究中一直保持著領先的地位。
費孝通先生稱讚說:“解放前積極參加民主運動,解放后孜孜不倦為新中國教育、科學事業獻身。景梓同志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學習。”錢偉長先生為朱景梓題詞曰:“耕耘一生,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