崦嵫

崦嵫

崦嵫,漢語辭彙,拼音:yānzī,釋義:1、是指山名;2、喻指人的暮年。

引證詳解


1、即今天的齊壽山。古時常用來指日沒的地方。
①《山海經·西山經》:“鳥鼠同穴山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郭璞註:“日沒所入之山也。”
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③南朝 梁江淹《秋夕納涼奉和刑獄舅》:“虛堂起青藹,崦嵫生暮霞。”
④唐武元衡《順宗至德大聖皇帝輓歌詞三首》:昆浪黃河注,崦嵫白日頹。恭聞天子孝,不忍望銅台。
⑤唐李益《置酒行》:安得凌風羽,崦嵫駐靈魄。無然坐衰老,慚嘆東陵柏。
2、喻指人的暮年。
①南朝 陳 徐陵 《報尹義尚書》:“余崦嵫既暮,容鬢皤然,風氣彌留,砭葯無補。”
②明徐渭 《答嘉則》詩:“百年忽已崦嵫暮,一齒時崩苜蓿盤。”

詞語分開解釋


崦 yān【名】
泛指山〖mountain〗
一川虛月魄,萬崦自芝苗。——李商隱《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
嵫 zī
——見“崦嵫”(yānzī):
山名,在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