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源性膀胱

神經源性膀胱

神經源性膀胱是控制膀胱的中樞或周圍神經傷病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礙。神經源性膀胱可以由藥物、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外傷等原因引起,致排尿功能減弱或喪失。本病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統癥狀,如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難、尿瀦留、勃起功能障礙異常等。還可有便秘、大便失禁等癥狀。神經源性膀胱的治療主要是保護上尿路功能,防止發生腎盂腎炎、腎積水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障礙癥狀以減輕患者生活上的痛苦。可採取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神經源性膀胱未及時治療,不僅會造成泌尿系統結石及感染,嚴重者還可引起腎衰竭。若發生腎衰竭,預后差。

就診科室


● 腎內科或內科

病因


● 神經源性膀胱可以由藥物、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外傷等原因引起。

中樞神經系統因素

● 腦血管意外
● 顱腦腫瘤
● 壓力正常的腦積水
● 腦癱
● 基底節病變
● 脊髓病變
● 椎間盤病變及椎管狹窄

外周神經系統因素

● 糖尿病
● 酗酒
● 濫用藥物

感染性疾病

●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 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
● 萊姆病
● 梅毒
● 結核病

醫源性因素

● 脊柱手術
● 直腸癌根治術
● 根治性全子宮切除術
● 前列腺癌根治術

其他因素

● 重症肌無力
● 系統性紅斑狼瘡
● 家族性澱粉樣變性

癥狀


● 神經源性膀胱除有泌尿生殖系統表現,還可有腸道和神經系統表現。

泌尿生殖系統表現

● 尿路癥狀
● ● 尿急、尿頻、夜尿、尿失禁、遺尿、排尿困難、膀胱排空不全、尿瀦留及尿痛。
● 性功能障礙癥狀
● ● 勃起功能障礙、性高潮異常、射精異常、性慾減退等。

其他表現

● 便秘、大便失禁、會陰部感覺減退或喪失、肢體癱瘓等。

檢查


● 確診神經源性膀胱需要做體格檢查、冰水試驗、B超檢查、尿流動力學檢查等。

體格檢查

● 醫生做肛門括約肌張力試驗、肛門反射試驗、球海綿體肌反射試驗等,可查看脊髓活動有無異常,有助於診斷神經源性膀胱。

B超檢查

● 可發現膀胱內殘餘的尿量,以及增大的膀胱,有助於早期發現本病。

冰水試驗

● 在膀胱內注入冰水,可了解患者是脊髓中樞損傷的大體部位,有助於診斷神經源性膀胱。

尿動力學檢查

● 可鑒別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的原因,有助於診斷神經源性膀胱。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癥狀、體格檢查、B超檢查、尿流動力學檢查等可以診斷神經源性膀胱。
● 患者外傷、手術、糖尿病,脊髓灰質炎等病史或藥物應用史。
● 出現排尿功能障礙伴排便功能紊亂(如便秘,大便失禁等)等表現。
● 體格檢查:會陰部感覺減退,肛門括約肌張力減退或增強。
● B超檢查:有殘餘尿,但無下尿路機械性梗阻。
● 尿動力學檢查:膀胱逼尿肌反射亢進或逼尿肌無反射。

鑒別診斷


● 神經源性膀胱需要和前列腺增生症、膀胱頸梗阻、先天性尿道瓣膜、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膀胱癌等疾病相區別。
● 如果出現尿急、尿頻、尿失禁、排尿困難等表現,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不可以自行診斷。
● 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神經源性膀胱的治療原則是保護上尿路功能,防止發生腎盂腎炎、腎積水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障礙癥狀以減輕患者生活上的痛苦。可採取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

● 間歇性導尿能有效地治療神經肌肉排尿功能障礙,並為進一步治療(膀胱擴大術、可控性尿流改道術)創造條件。
● 藥物治療
● ● 治療逼尿肌過度活動的藥物,如M受體阻滯劑。
● ● 治療逼尿肌收縮無力的藥物,M受體激動劑。
● ● 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如α受體阻滯劑。
● ● 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如α受體激動劑。
● ● 減少尿液產生的藥物,如去氨加壓素等。
● 其他治療
● ● 針灸治療對糖尿病所致的感覺麻痹性膀胱有較好效果,病變早期療效尤其顯著。
● ● 封閉療法適用於上運動神經元病變(逼尿肌反射亢進),封閉後效果良好者,殘餘尿量顯著減少,排尿障礙癥狀明顯好轉。
● ● 尿頻、尿急癥狀嚴重,無殘餘尿或殘餘量很少者可採用膀胱訓練和擴張。
● ● 定時排空膀胱;盆底肌肉訓練;訓練“扳機點”排尿;男性使用外部集尿裝置。

手術治療

● 手術治療需在非手術治療無效,並在神經病變穩定後進行。
● 可採用尿道內括約肌切開術,膀胱頸切除術或膀胱容量減少術等。

危害


● 患者不能自主排尿給其心理和生理帶來巨大的痛苦。
● 神經源性膀胱若未得到有效治療,可引起泌尿系統感染,造成急性或慢性腎盂腎炎,而且易伴發腎結石。
● 病情嚴重者可造成腎衰竭,威脅患者生命。

預后


● 無腎功能損傷者及時治療,效果較好。
● 少數逼尿肌反射亢進的患者經封閉治療,效果可維持數月和一年之久。
● 發展為腎衰竭者治療效果差。

預防


● 神經源性膀胱較難有效預防,早期發現異常,及時去醫院檢查可提高本病的治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