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凱鎮

平凱鎮

平凱徠鎮位於秀山縣城南部,屬秀山中等城市規劃建設的南部新區,幅員面積61.61平方公里,耕地22351畝,其中田17191畝,土5160畝。全鎮轄12個村,3個居委會,110個村(居)民小組。2006年末,全鎮人口33862人,其中城鎮人口7000餘人。

自然資源


平凱自然資源豐富,糧經作物品種繁多,盛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苕、花生、油菜等以及各類蔬菜和水果。林業資源豐富,林地總面積27235.5畝。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主要有汞、釩礦石灰石等。

區位優勢


平凱鎮區位優勢良好,縣城新區“四號地塊”位於鎮域內,國道319線橫貫全鎮,距離渝懷鐵路秀山段火車站2公里,交通方便,物流快捷,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加工工業發達。平凱鎮是傳統商貿集鎮,是市級“鄉鎮企業示範區”、“個體私營示範區”和建設中的“重慶市百個億元經濟強鎮”之一。

財政收入


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285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6334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71萬元,招商引資總額5325萬元,社會消費零售總額達11105萬元,財政稅收5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52元。

農村建設


平凱鎮結合實際,按照“六通十有”的建設標準,積極採取有力措施,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前,全鎮新農村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68萬元,水泥350噸,群眾投工投勞6500個。新修村組公路5條20公里,維修養護公路10條40公里,硬化村組道路5公里,整治堰渠、河堤5條6處12公里;採購各類農業機具120台;新建村居衛生室、文化室14個,沼氣池400口,新改擴建住房約400幢,硬化院壩面積約300戶;全面完成了15個村(居)活動中心建設。

構建和諧


深入基層聽民聲。該鎮黨委班子成員每人掛駐一個村,帶領駐村人員進村入戶,組織召開村民代表會、院壩會,黨政一把手下工廠、下企業與企業業主、開發商召開懇談會,寬領域、多角度、深層次傾聽群眾的呼聲和百姓的期望,為開發商解決實際困難,創優發展環境。在對群眾的所想所盼打捆收集后,班子成員分類整理,確立全鎮工作重點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
調解糾紛化民怨。針對“人難找、事難辦、問題難解決”的實際,該鎮黨委、政府首先調整充實安全穩定工作組的力量,採取“分類辦理、分級負責、上下聯動、整體配合”的措施加強糾紛調解,及時化解民怨。據統計,今年來該鎮幹部協同各村調解重大民事糾紛9起,消除不穩定因素21起;各村自行調解大小糾紛308起。同時,該鎮還把涉農辦事窗口下移,如將計劃生育婦檢、安環等服務站設在村裡,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辦徠好實事解民難。該鎮黨委、政府立足於“多干實事,服務三農”,著力從交通、能源、技術等方面為民興辦實事,切實解決群眾交通難、就醫難、致富難等問題。一是強力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年”工程,先後籌資16.5萬元、投勞5000餘個,實施官橋芒磨組、平馬寺、護國至明家寨、護國至貴賢、官橋至曉教、鄧陽至銀廠6條30.5公里的公路建設。二是抓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對全鎮堰渠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對重點堰渠進行部分整修。截止目前,全鎮共維修堰渠230米,清淤河堤1.5公里。三是突出抓好沼氣能源建設和水稻機插兩項階段性工作,在官橋村動工修建沼氣池80餘口,同時加強該村改廁、改灶建文明新村的進度。
創新產業助民富。該鎮黨委、政府堅持結合鎮情,發揮區位優勢,主動創新產業,引進企業,切實解決當地群眾和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在做大做強花炮產業、盤活拓寬青蒿產業、提升完善服務產業等方面,取得驕人實績。目前,投資6100萬元新建的錳都大酒店開業營運,花炮廠遷建並投產,青蒿加工廠的試產、“濱江新城”和“領秀邊城”的啟動建設,為全鎮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和務工機會。僅花炮廠就解決800餘名群眾就業,增加了當地村民的收入。
真抓實幹構和諧。該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作風建設為重點,加快社會事業建設步伐,促進社會和諧。目前,全鎮有5391戶農戶、20418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救助體系,參合率達69%;投資8萬元建成官橋村“五保家園”,6位五保老人搬進新家;投資40萬元的平凱敬老院建設項目已完工;開展貧困學生救助活動及大學生的調查救助工作;開展綜治宣傳月活動,送法進農家,構建和諧平凱,推進鄉風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