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床地球化學

礦床地球化學

礦床地球化學是在礦床學和地球化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分支學科,是以地球化學的原理和方法,一方面研究礦床及其組成部分中的化學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化學組成,化學作用和化學演化;另一方面還要研究礦床形成以前的成礦過程和礦床形成后的保存和演化問題。實質上,礦床地球化學就是研究成礦作用的地球化學。

基本介紹


礦床地球化學
礦床地球化學是在礦床學和地球化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分支學科,是以地球化學的原理和方法,一方面研究礦床及其組成部分中的化學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化學組成,化學作用和化學演化;另一方面還要研究礦床形成以前的成礦過程和礦床形成后的保存和演化問題。實質上,礦床地球化學就是研究成礦作用的地球化學。
20世紀最後二十年,金礦床地球化學成果較多,金礦大多無成礦專屬性;我國綠岩帶型金礦成礦時代遠比加、澳等國(晚太古宙—早元古宙)晚,為中生代;金礦床中金多呈獨立礦物形式存在;我國沙金礦床密集區多分佈在高寒地帶,說明金的化學搬運是重要的;金在低溫條件下可以活化、遷移並富集成礦;有機質及生物對某些金礦類型的成礦具有重要作用。
礦床地球化學學科的發展,目前出現了一些對整個學科起帶動作用的新生長點:
1.礦床形成的多成因論,既指某一類型礦床的形成,在成礦物質來源,成礦作用和成礦過程等方面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成因的。這一認識已引起國內外礦床地球化學界公認,過去認為成因比較單一的礦床類型有可能是多成因的,如銅鎳化物礦床、矽卡岩與矽卡岩礦床及花崗岩的成礦作用等;
2.金屬礦床、非金屬礦床、鹽類礦床、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繫。長期以來,地學
礦床地球化學
礦床地球化學
界對金屬礦床、非金屬礦床、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分別是由不同部門、按不同專業分別進行研究的(除油氣外),很少考慮它們之間還存在什麼內在的有機聯繫。這種分割處理的局面在我國表現更為突出,事實上它們之間的地質特徵、研究方法的確有明顯差別。但現在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發現在金屬礦床、非金屬礦床,鹽類礦床、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之間相互存在著有機聯繫。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工作的深化,更多的、非表面的聯繫將會不斷被發現;
3.成礦作用具有演化的特點,總的演化趨勢是由簡單到複雜,既在地質歷史早期,成礦作用本身及所涉及元素與成礦物質較簡單、較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變得愈加複雜和多樣化。
礦床地球化學之所以能不斷發展,其根本原因是,一方面礦床地球化學與尋找國民經濟建設中所必需的礦產資源緊密相關,如成礦元素共生組合、礦化與蝕變分帶和成礦元素的賦存狀態研究等;另一方面是礦床地球化學可以促進地球科學的發展,在理論上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的超大型礦床、低溫地球化學和熱水沉積成礦作用等研究,必將使礦床地球化學朝著更為寬廣和更加深入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