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者
畫家米勒作品
播種者這幅畫招到了“高等市民”的不安,他們在播種者那充滿韻律感和強有力的動作中看到了類似六月革命時巴黎街頭人民的形象。
目錄
1850年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在巴黎沙龍展出的《播種者》,從好的意義,還是從壞的意義都使他出了名。畫勞動的農民,表現農民的生活,決不是愉快的;農村不是樂園。
當然,在那以前,也有畫農民生活的畫家。例如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奧斯塔德等都畫過。但是他們所畫的農民,都是大吃大喝的,無聊閑扯的,打架鬥毆的等等,都不是在勞動的農民。而米勒畫的卻是額上流汗勞動著的農民。《播種者》穿著大木靴,腰掛種子袋,一面右手撒種子,一面重複地一步步向前走。用歐洲的耕種方法,這樣撒種子以後,就要讓馬曳犁把土埋上。然而我們看畫面,在撒種子的農民後面,飛來幾十隻鳥兒,想吃凈他撒的種子。
但當時的進步人士卻有不同的反映,作家雨果從這幅畫中看到對人民創造力量的讚美,因而予以充分的肯定。米勒用一種雕塑般的單純而簡練的形象,概括地表達耐人尋味的內容,所以荷蘭畫家梵谷評述說:“在米勒的作品中,現實的形象同時具有象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