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
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
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於1996年6月成立,由原農學系、植保系二系合併而成,是東北農業大學具徠有傳統優勢的骨幹支柱學院。它的前身——農藝系創立於1948年,是學校最早設立的三系之一。目前農學院有4個系(農學系、植物保護系、種子科學與工程系、植物科學與技術系);農學院設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設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農學院有5個學科,均為碩士點學科,其中前四個為黑龍江省重點學科,后一個為校重點學科。農學院還設有農業部寒地作物生理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黑龍江省大豆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作物品質分析中心、大豆研究所及12個研究中心和研究室。
農學院成立於1996年,是東北農業大學骨幹學院之一。
農學院前身是1948年東北農學院建院時成立的三系之一 —— 農藝系(后改為農學系),招收農學專業學生,王金陵教授任首任系主任。
1956年增設了土地整理專業並招生。
1958年2月,土地整理專業從農學系分出成立土地規劃系。
1958年農學系在農學專業基礎上又增設了果蔬、植物保護、土壤農化3個專業並招生。
1976年園藝專業從農學系分出,建立園藝系。
1985年農學系增設農業教育專業專科三年,1988年省教委批複成立農業教育推廣系,從農學系分出,開始單獨招生。
1989年,植保專業從農學系分出,建立了植保系。
1990年,農學系在招收本科學生基礎上,經省教委批准招收農學專業專科生,至1995年最後一屆招生。
1994年農學系設立農業環境保護專業並招生。1996年6月,學校決定由農學系、園藝系、植保系三系合併組建農學院。
2000年10月,農學院又一分為三:園藝系分出建立園藝學院;土壤農化系、農業環保系、農業氣象教研室、農業生態教研室、農業微生物教研室從農學院分出組建資源與環境學院;原隸屬於農學院的實驗站劃分到學校,成立東北農業大學植物類實驗實習基地。餘下各系成立農學院,2003年設立生物技術(植物)專業,共招生5屆,2009年成立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2010年開始招收植物生產類撥尖人才培養班,2015年開設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2016年開設農學專業本碩博連讀班。
2021年4月27日上午,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專業碩士聯合培養基地簽約授牌儀式在農學院多功能廳舉行。
現有農學、植物保護、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科學與技術4個系,農學、植物保護2個教學實驗中心,院辦公室和輔導員辦公室。
擁有大豆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有害生物防治基礎實驗室、農業部北方大豆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東北地區作物栽培科學觀測實驗站、植物科學與技術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農業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全國農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育示範基地、黑龍江省寒地作物品種改良與生理生態重點實驗室、黑龍江省農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黑龍江水稻區域技術創新中心。
擁有校作物品質分析中心、大豆研究所、玉米研究所、水稻研究所、小麥研究所、馬鈴薯研究所、農藥研究所、經濟與雜糧作物研究中心。
農學院是全國馬鈴薯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中國馬鈴薯》雜誌承辦單位和黑龍江省植物病理學會掛靠單位,國家農業部農藥登記田間藥效試驗認證單位,農業部除草劑活性室內檢測資質單位。
農學院現有在職教工116人,博士學位教師86人,正高職36人,副高職4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7人。其中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植物生產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世界大豆研究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北美大豆遺傳委員會執行組成員及中國作物學會大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1人,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秘書長1人,兼職院士2人,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1人,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3人,農業科研傑出人才2人,龍江學者3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基金獲得者2人,黑龍江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黑龍江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香江學者1人,黑龍江省二級教授6人,黑龍江省長江學者後備支持計劃獲得者2人,黑龍江省新世紀人才4人,黑龍江省教育廳骨幹教師8人,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青年創新人才2人。東農“傑出學者”2人、“學術骨幹”8人、青年才俊8人。
“寒地大豆優質、多抗分子設計育種”團隊2009年入選,2012年獲得教育部創新團隊培育計劃的支持;“寒地作物遺傳育種”研究生導師團隊2009年入選黑龍江省第二屆優秀研究生導師團隊;“有害生物綜合治理”教學團隊2009年入選黑龍江省優秀教學團隊。
農學院擁有作物學博士點和植物保護碩士點省級重點一級學科,作物學下設作物遺傳育種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種子科學與工程、作物生理與生態4個二級學科和作物學博士后流動站。植物保護下設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植物病理學、農藥學、雜草學4個二級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是二級博士點學科,其他均為碩士點學科。作物學是綠色食品生產與加工和新型農業裝備製造產業黑龍江省重點學科群組成部分。作物遺傳育種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和農藥學學科是黑龍江省省級領軍人才梯隊,作物遺傳育種學科還是黑龍江省特聘教授崗位學科,2012年遴選為黑龍江省“535工程”第二層次省級領軍人才梯隊。“大豆遺傳育種與分子設計”遴選為教育部創新團隊。2015年楊德光和張淑珍教授分別帶領的“玉米非生物逆境生理與調控創新團隊”和“大豆抗病遺傳育種團隊”獲第二批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近年來,農學院為黑龍江省“科教興省”和“富民強省”戰略實施作出了巨大貢獻,1997年農學院榮獲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教委、團中央和全國學聯授予的“暑期‘三下鄉’活動優秀志願服務隊”稱號,2000年農學院榮獲國家科技部、中科院、中國科協聯合頒發的“科技扶貧先進集體”稱號。
培養有創新和敬業精神,掌握生物科學基本知識、作物生長發育基本規律、作物育種和高效優質栽培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從事農學科學研究、技術推廣、教育、生產經營和管理的高級專業人才。農學專業從2002年起又開設兩個新的專業方向:農產品標準化與貿易和現代農業技術與管理。
農學專業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色和北方大農業的特色培養學生學農務農愛農的思想,熟悉農村和農業生產,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徠植物學、植物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生物統計學、遺傳學、耕作學、作物栽培學、作物育種學、糧食作物學、種子學等。
在高等農業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農業科學研究和教育,各級人民政府及其下屬單位從事農業行政管理和技術推廣,各類農業企業從事農產品經營和生產管理等工作。
植物保護專業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初,主要培養在植物病、蟲、草、鼠害的預測預報和防治領域中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2002年在植物保護專業的基礎上開設了農藥學、農藥營銷與管理、植物檢疫三個專業方向,為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學生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根據現代農業所需要的植物保護人才,保證農業健康、穩定、持續地發展,培養具有北方農業特色的高級植物保護人才。
害蟲生物防治、植物抗病性原理、農藥殘留分析、農藥有機合成、生物技術、農業昆蟲學、農業植物病理學、雜草學、農藥學、農藥市場營銷學等。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省、市、縣植保植檢站、主要邊貿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及生物、化學農藥研究與開發等企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生物學及植物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學科前沿發展動態,具備初步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研究潛質,具有創新意識,能在農業、生物技術產業、植保、管理等部門或單位從事與植物科學有關的科研、教學、技術推廣、開發、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基礎生物化學、普通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植物育種學、植物生產學、植物生物技術、田間試驗與統計方法、植物保護通論
畢業生可在農業科研、教育、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營銷和農業行政管理等企事業單位和部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