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楊文採的結果 展開

楊文采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楊文采,1942年出生,廣東大埔人,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大陸科學鑽探主要參與者,現任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1964年8月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1984年6月獲加拿大McGill大學博士學位。1987-1988任英國皇家學會特別會員。1992年任地質礦產部地球物理與化學勘查研究所所長,1996年後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中心副總指揮、地球物理子工程負責人。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7年3月9日,楊文采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人物經歷


楊文采
楊文采
1942年出生於廣東省大埔縣。
1964年8月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后,到地質部物探研究所工作,1964年9月—1981年10月,任原地質部物探研究所工程師、課題組長。曾為阿爾巴尼亞設計和製作了RM-1型物探多用電阻網模擬計算機。
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重力和地磁異常在頻率域的解釋理論與方法。
1981年公派赴加拿大McGill大學進修,后考取該校博士研究生,並於1984年5月取得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
1984年回國后,楊文采應聘在北大講授“地球物理反演方法”,並繼續從事應用地球物理學中反演方法的研究。1984年6月至1991年11月,任原地質礦產部北京計算中心高級工程師、項目組長。1987年10月至1988年9月年他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作博士后研究。1989年,出版了專著《地球物理反演與地震層析成像》,系統總結了地球物理反演這方面的研究成果。
楊文采[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楊文采[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1992年12月至1996年5月,任地質礦產部地球物理與化學勘查研 究所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地質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年6月至2006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研究員,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中心副總指揮,地球物理子工程負責人。同濟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至2000年,31屆地質大會K13組召集人,國際地科聯邀請。
2005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7年3月9日,楊文采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主要成就


學術研究

楊文采[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楊文采[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楊文採在泛函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對各種勘探地球物理方法都適用的反演理論框架,改進了多種地震反 演方法。以混沌理論、非線性地震反演方法,開拓了非線性地震反演的新方向,將該理論與方法應用於礦產勘察及建設工程基礎調查,對大陸科學鑽探主孔岩性構造進行了預測,後續的岩心鑽探結果基本證實。根據第一手資料提出了陸—陸深俯衝的幾何模式,得出了陸—陸深俯衝的規模和造成殼、幔相互作用的定量概念。同時,發現中國東部岩石圈地幔內部存在全球罕見的水平層狀反射體,改變了前人認為拉張區岩石圈地幔因缺乏反射為相對透明的看法。

學術成就

(1)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論和應用
地球物理學是通過觀測數據來解譯地球內部組構的學科,極其複雜的地球組構的定量解譯在地球物理學中被稱作“反演”。楊文採在留學時意識到研究反演(逆)運算元的構成、性質和用於計算時的穩健性有可能促進勘探地球物理學的發展。他在以下三個方向上發展了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論:(1)統一性, 即在泛函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對各種勘探地球物理方法都適用的反演理論與方法。他建立起適用於地震、電磁與重磁等各種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統一的反演理論和一整套廣義線性反演方法,包括地震道廣義線性反演、位場數據廣義線性反演、以及應用於多種不同類型數據作輸入的聯合反演方法等。(2)適應性。他針對地殼物質高度不均勻性,提出適用於大擾動和非水平層狀介質中聲波方程反演與地震波速成像方法, 和跨孔地震層析成像的級聯法。(3)非線性。他從混沌理論出發,探索非線性地震反演的規律性,證實非線性迭代過程可與非線性動力系統的混沌運動作類比;發現非線性地震反演過程的混沌行為,可以劃分為類似於相變的幾個階段。同時,他應用混沌理論科學地定義了非線性地震反演的控制參數,明顯提高了地震反演的解析度,開拓了非線性地震反演的新方向。1989年他的專著“地球物理反演與地震層析成像”被授予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先後為北大、同濟等高校作為研究生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2)應用地球物理學研究前沿的開拓
楊文采以發展地球物理反演理論為研究核心,致力於示範性地將理論研究成果應用於地殼上地幔研究、油氣與礦產勘查及重大建設工程基礎調查,開拓應用地球物理學的研究前沿包括應用地震層析成像、油儲反射地震、與二維小波變換和多尺度分析等。1980年代,研究出基於彎曲射線追蹤的跨孔地震層析成像方法,指導了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地下電站基礎的層析成像,為後續工程所驗證,做出了示範。他針對傳統地震CT演演算法的缺陷與工程地震的特點,又研究出改進的阻尼最小二乘QR分解演演算法,大大提高了地震層析成像方法的精度與穩健性。還指導和參與了小豐滿電站大壩病害檢測、長江口上海排污總管破裂情況調查等一系列疑難工程,把地震層析成像迅速推向實用。楊文采參與發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八五”重大項目“陸相薄互層油儲地球物理學理論與方法”的立項,並在油儲反射地震學理論研究中取得突出進展。他應用非線性反演理論,開拓了基於混沌反演進行油氣儲層追蹤的方法技術,在大慶油田等地區取得廣泛應用。針對油氣田開發後期含油層為含水層包圍等情況,提出和跨孔地震層析成像的級聯法與逐次線性化反演方法,在華北油田查明了老油井間的剩餘油層,為地震層析成像在油氣田開發中的應用提供了範例。他首先應用二維小波變換和多尺度分析方法於位場處理解釋,進行了中國重力異常的多尺度分析,指出中國特大型成礦區分佈與各階小波細節的相關性。這種方法應用於東海油氣盆地深部構造分析,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上述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僅為上世紀末應用地球物理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還為岩土力學與其它相關工程科學所重視。
(3)地殼上地幔的深反射地震研究
1996年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成立,邀請楊文采研究員擔任ICDP第一屆科學顧問組(SAG)成員。1997年初,他與許志琴院士等七位中外科學家一道提出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大陸科學鑽探項目。在“中國大陸科學鑽探選址國際會議”上,以系統準確的地球物理資料與深入的科學分析論證了大陸科學深鑽的最佳選區,為與會中外專家所贊同。同年地質礦產部任命他負責中國大陸科學鑽探的地球物理調查,他提出了以高階X平方分佈作為地震剖面優化的新處理準則,並據此建立了深反射地震資料處理軟體系統和中國第一個深反射地震資料處理中心。他根據第一手資料進一步搞清了蘇魯與東大別等地區的地殼上地幔構造,提出了揚子克拉通向北俯衝的幾何產狀模式,計算了深俯衝造成的地殼縮短,和大陸地殼進入地幔造成的浮力和元素的回收量,得出了陸—陸深俯衝的規模和造成殼幔相互作用的定量概念提出應用地震組構判識來研究地殼演化和殼--幔相互作用的原理及根據。他定義了一種新的地震組構--地震岩漿拱弧構造,指出了這種組構的地幔岩漿侵位成因和分類。他發現中國東部岩石圈地幔內部存在全球罕見的多層反射體,改變了前人認為拉張區岩石圈地幔因缺乏反射相對透明的看法, 並提出相應的模型,說明地幔多層反射體源於中生代地幔減薄作用。2001年,科學鑽探計劃得到國家批准,他任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中心副總指揮、地球物理子工程負責人。他設計和負責實施了中國結晶岩區首次三維和數字三分量反射地震調查,提交了高質量的深反射地震剖面和三維數據體,為大陸科學鑽探孔區地質構造研究提供了優質資料, 並對大陸科學鑽探主孔岩性構造進行了預測,為後續的岩心鑽探基本證實。
(4)跨孔CT
楊文采還致力於將此理論與方法廣泛應用於油氣與礦產勘查及重大建設工程基礎調查。20世紀80年代,他研究出基於彎曲射線追蹤的跨孔CT方法,計算出了準確的波速層析圖,為後續工程所驗證,為地震層析成像工程勘察中的應用作出了示範。他還解決了冀東油田儲層跨孔地震層析追蹤、北京機場高速路立交橋墩質量監測等一系列疑難工程,把地震層析成像迅速推向實用。1990年,應中國工程勘察協會的邀請,他為地震層析成像工程應用編寫了規範性手冊。

論文著作

揚文采和大陸科學鑽探中心的同事們發表了50多篇跨學科的論文,已為《Science》、《Tectonophysics》、《Episodes》和《J. Geology》等國際性地學期刊文獻引用,7次應邀到世界地質大會、深海鑽探計劃年會等會議作特邀的報告,為日本“島弧”等學術期刊審稿,並被聘為在巴西召開的31屆國際地質大會K13專題召集人。
2007年7月,他獲ELSEVIER國際出版公司“2003-2007被引用最多的論文作者獎”,其發表在《Tectonophysics(大地構造物理學)》期刊的論文:“中國東部水平地幔反射:岩石圈減薄的證據”一文,被評為該刊近四年引用最多的論文。
論文:
侯遵澤 楊文采。中國重力異常的小波變換與多尺度分析[J].地球物理學報,1997,40(1):85~
王寶珍 楊文采。用改進的遺傳演演算法進行地震波阻抗反演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33(2):258~
楊文采。應用地球物理數據處理與分析[J].地學前緣,1998,5(2):231~
楊文采 方慧。蘇魯超高壓變質帶北部地球物理調查(Ⅱ)—非地震方法[J].地球物理學報,1999,42(4):508~
楊文采 胡振遠。郯城—漣水綜合地球物理剖面[J].地球物理學報,1999,42(2):206~
楊文采 陳國九。蘇魯超高壓變質帶北部地球物理調查(I)——深反射地震[J].地球物理學報,1999,42(1):41~
胡聖標 楊文采 等。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先導孔地熱測量[J].科學通報,2001,46(10):847~
胡聖標 楊文采 等。中國大陸科學鑽探靶區深部溫度預測[J].地球物理學報,2001,44(6):774~
楊文采 施志群 等。離散小波變換與重力異常多重分解[J].地球物理學報,2001,44(4):534~
楊文采。關於固體地球系統與地質作用的三點認識[J].地學前緣,2001,8(2):367~
楊文采 朱光明 等。標定大際科學鑽探孔區地震反射體[J].地球物理學報,2002,45(3):370~
楊文采。非線性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回顧與展望[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2,17(2):255~
楊文采。評地球物理反演的發展趨向[J].地學前緣,2002,9(4):389~
徐紀人 楊文采 趙志新 程振炎。蘇魯大別造山帶岩石圈三維P波速度結構特徵[J].地質學報,2003,77(4):577~
金振民 余日東 楊文采 歐新功。江蘇東海縣幔源橄欖岩包體及其深部構造意義[J].地質學報,2003,77(4):451~
楊文采。大別蘇魯地區層狀地幔反射體及其解釋[J].地球物理學報,2003,46(2):191~
楊文采。東大別超高壓變質帶的深部構造[J].中國科學:D輯,2003,33(2):183~
楊文采 程振炎 張春賀。中國科學深鑽選址地球物理調查與大別-蘇魯岩石圈[J].地球學報,2003,24(5):391~
楊文采 楊午陽 金振民 程振炎。蘇魯超高壓變質帶岩石圈的地震組構[J].中國科學:D輯,2004,34(4):307~
侯遵澤 趙志新 徐紀人 楊文采 程振炎。現代城市地震火災特徵及消防減災對策[J].武警學院學報,2004,20(2):24~
楊文采 楊午陽 程振炎。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孔區三維地震資料的初步解釋[J].岩石學報,2004,20(1):127~
趙志新 徐紀人 楊文采 程振炎。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孔區反射地震剖面的數值模擬與分析[J].岩石學報,2004,20(1):139~
楊文采 張春賀 黃秋平 程振炎。線形區域的主輔線反射地震調查方法[J].地球物理學報,2005,48(6):1325~
楊文采 陳志德。中國東部的多重拱弧地震構造[J].中國科學:D輯,2005,35(12):1120~
許志琴 楊經綏 張澤明 劉福來 楊文采 金振民 王汝成 羅立強 黃力 董海良。中國大陸科學鑽探終孔及研究進展[J].中國地質,2005,32(2):177~
楊文采。中央造山帶東段岩石圈的構造格架[J].中國地質,2005,32(2):299~
楊文采 楊午陽 程振炎。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孔區深層含金紅石榴輝岩礦體[J].岩石礦物學雜誌,2005,24(5):457
楊文采 劉光林 楊鍇 程振炎。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孔區全觀式三維地震採集[J].地球物理學報,2006,49(3):735~
何麗娟 胡聖標 楊文采 汪集暘 楊樹春 袁玉松 程振炎。中國大陸科學鑽探主孔動態地溫測量[J].地球物理學報,2006,49(3):745~
楊文采 楊午陽 程振炎。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孔區的地震波速模型[J].地球物理學報,2006,49(2):477~
1.
侯遵澤 楊文采。中國重力異常的小波變換與多尺度分析[J].地球物理學報,1997,40(1):85~
2.
王寶珍 楊文采。用改進的遺傳演演算法進行地震波阻抗反演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33(2):258~
3.
楊文采。應用地球物理數據處理與分析[J].地學前緣,1998,5(2):231~
4.
楊文采 方慧。蘇魯超高壓變質帶北部地球物理調查(Ⅱ)—非地震方法[J].地球物理學報,1999,42(4):508~
5.
楊文采 胡振遠。郯城—漣水綜合地球物理剖面[J].地球物理學報,1999,42(2):206~
6.
楊文采 陳國九。蘇魯超高壓變質帶北部地球物理調查(I)——深反射地震[J].地球物理學報,1999,42(1):41~
7.
胡聖標 楊文采 等。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先導孔地熱測量[J].科學通報,2001,46(10):847~
8.
胡聖標 楊文采 等。中國大陸科學鑽探靶區深部溫度預測[J].地球物理學報,2001,44(6):774~
9.
楊文采 施志群 等。離散小波變換與重力異常多重分解[J].地球物理學報,2001,44(4):534~
10.
楊文采 余長青。根據地球物理資料分析大別—蘇魯超高壓變質帶演化的運動學與動力學[J].地球物理學報,2001,44(3):346~
11.
楊文采。關於固體地球系統與地質作用的三點認識[J].地學前緣,2001,8(2):367~
12.
楊文采 朱光明 等。標定大際科學鑽探孔區地震反射體[J].地球物理學報,2002,45(3):370~
13.
楊文采。非線性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回顧與展望[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2,17(2):255~
14.
楊文采。評地球物理反演的發展趨向[J].地學前緣,2002,9(4):389~
15.
徐紀人 楊文采 趙志新 程振炎。蘇魯大別造山帶岩石圈三維P波速度結構特徵[J].地質學報,2003,77(4):577~
16.
金振民 余日東 楊文采 歐新功。江蘇東海縣幔源橄欖岩包體及其深部構造意義[J].地質學報,2003,77(4):451~
17.
楊文采。大別蘇魯地區層狀地幔反射體及其解釋[J].地球物理學報,2003,46(2):191~
18.
陳志德 楊文采 李玲 王麗艷。松遼盆地北部深反射地震χ^2分佈處理及其深部地質特徵[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6):654~
19.
楊文采。東大別超高壓變質帶的深部構造[J].中國科學:D輯,2003,33(2):183~
20.
楊文采 程振炎 張春賀。中國科學深鑽選址地球物理調查與大別-蘇魯岩石圈[J].地球學報,2003,24(5):391~
21.
楊文采 楊午陽 金振民 程振炎。蘇魯超高壓變質帶岩石圈的地震組構[J].中國科學:D輯,2004,34(4):307~
22.
侯遵澤 趙志新 徐紀人 楊文采 程振炎。現代城市地震火災特徵及消防減災對策[J].武警學院學報,2004,20(2):24~
23.
楊文采 楊午陽 程振炎。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孔區三維地震資料的初步解釋[J].岩石學報,2004,20(1):127~
24.
趙志新 徐紀人 楊文采 程振炎。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孔區反射地震剖面的數值模擬與分析[J].岩石學報,2004,20(1):139~
25.
楊文采 張春賀 黃秋平 程振炎。線形區域的主輔線反射地震調查方法[J].地球物理學報,2005,48(6):1325~
26.
楊文采 陳志德。中國東部的多重拱弧地震構造[J].中國科學:D輯,2005,35(12):1120~
27.
許志琴 楊經綏 張澤明 劉福來 楊文采 金振民 王汝成 羅立強 黃力 董海良。中國大陸科學鑽探終孔及研究進展[J].中國地質,2005,32(2):177~
28.
楊文采。中央造山帶東段岩石圈的構造格架[J].中國地質,2005,32(2):299~
29.
楊文采 楊午陽 程振炎。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孔區深層含金紅石榴輝岩礦體[J].岩石礦物學雜誌,2005,24(5):457
30.
楊文采 劉光林 楊鍇 程振炎。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孔區全觀式三維地震採集[J].地球物理學報,2006,49(3):735~
31.
何麗娟 胡聖標 楊文采 汪集暘 楊樹春 袁玉松 程振炎。中國大陸科學鑽探主孔動態地溫測量[J].地球物理學報,2006,49(3):745~
32.
楊文采 楊午陽 程振炎。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孔區的地震波速模型[J].地球物理學報,2006,49(2):477~
著作:
楊文采[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楊文采[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1:楊文采,1989《地球物理反演與地震層析成像》,北京,地質出版社
2:楊文采、李幼銘,1993《應用地震層析成像》,北京,地質出版社。
3:楊文采,1997《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論與方法》,北京,地質出版社。
4:楊文采,1999《后板塊地球內部物理學》,北京,地質出版社: 1-142。
5:YANG Wencai,P. Robinson, FU Rongshan and WANG Ying,2001《Geodynamic Processes and Our Living Environment》,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201。
6:楊文采等,2005,《蘇魯大別地球物理與殼幔作用》,地質出版社。
7:侯遵澤楊文采,2012《小波多尺度分析應用》,科學出版社。

人物評價


楊文采從事地質研究四十餘年,多次在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授課, 在地球物理領域不斷開拓創新,攀登科學高峰,在發展中國應用地球物理學理論、方法及相關地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統的和有獨創性的一些成果,為學科發展、地學研究與資源勘探等方面的進步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