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黑幫暴徒的結果 展開
- 2005年加文·胡德執導電影
- iPhone遊戲
黑幫暴徒
2005年加文·胡德執導電影
黑幫暴徒劇照
故事發生在一個夜晚,這名黑幫暴徒在爭論中與一小夥子發生衝突,差點將那人暴打致死,隨後他又開槍打死一輛車上的女人並奪車而逃。在開車飛馳途中,他非常驚訝地聽到了一聲嬰兒的啼哭。他把車開到一個人煙稀少的高速路旁,在車廂後面找到一個嬰兒。
剛打死孩子母親的他不忍心把嬰兒扔在荒無人煙地方。於是,他把嬰兒帶回了家。他用槍威脅住在隔壁的年輕媽媽照顧這個嬰兒。之後,他漸漸變了,善良的本性被呼喚出來。
角色 | 演員 |
David/ Tsotsi | 普雷斯利·奎文亞吉 |
Miriam | 特瑞·菲托 |
Boston | 莫蘇西·麥格諾 |
Aap | 肯尼斯·高西 |
Captain Smit | 阿蘭·羅伯茨 |
Sergeant Zuma | Percy Matsemela |
Soekie | Thembi Nyandeni |
Gumboot Dlamini | Owen Sejake |
Fela | Zola |
David/ Tsotsi's father | Israel Makoe |
Morris | Jerry Mofokeng |
Young David/ Tsotsi | Benny Moshe |
Pumla Dube | Nambitha Mpumlwana |
Butcher | Zenzo Ngqobe |
John Dube | Rapulana Seiphemo |
David/ Tsotsi's Mother | Sindi Khambule |
Newspaper Vendor | Bheki Vilakazi |
Young Cop | Craig Palm |
Gang | Capieus Manamela |
製作人 | 彼德·弗達考沃斯基、Sam Bhembe、Joseph D'Morais、Janine Eser、Liza Essers、Basil Ford、Paul Raleigh |
導演 | 加文·胡德 |
副導演(助理) | Richard Kellond、Phillip Mosoeu、Dylan Speer |
編劇 | 加文·胡德、阿索爾·加德 |
攝影 | Lance Gewer |
剪輯 | Megan Gill |
選角導演 | Moonyeenn Lee |
藝術指導 | Emilia Roux |
美術設計 | Mark Walker |
服裝設計 | Nadia Kruger、Pierre Vienings |
布景師 | Nhlanhla Bhengu |
資料來自:
角色介紹
阿飛
演員普雷斯利·奎文亞吉
是約翰內斯堡的一名19歲青年,年紀輕輕就成為了當地的一名黑幫成員。從小的不良成長環境使他逐漸形成了殘酷暴戾的性格,冷酷兇殘無惡不作。
波士頓
演員莫蘇西·麥格諾
波士頓是一個充滿了巨大的自我厭惡和暴力人,不像黑幫團伙的其他成員,比其他的同伴更聰明。喝醉時,波士頓總是無法控制自己說話,不斷地說那些認為不必自己聰明的人。
Miriam
演員特瑞·菲托
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年輕的單身母親。她的丈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謀殺。儘管她有所痛苦,但她保持著自己的尊嚴和運行一個小縫紉業務來支持她和她的嬰兒。
曲目 | 專輯信息 | |
On The Tracks (feat. Vusi Mahlasela) | Job At The Dube's | 黑幫暴徒劇照 |
Pipes Flashback | Tsotsi And Aap Escape | |
Baby Dilemma (feat. Vusi Mahlasela) | Leaving Aap | |
Stalking Miriam | If I Take Him Back | |
Miriam Feeds Baby | For Your Stolen Legs | |
Taking Baby Home | Bye Bye Baby | |
We Need A Job | Baby Handover | |
Dog Flashback | E Sale Noka | 藝人: Mark Kilian & Paul Hepker |
His Name Is David | Dark Suite | 發行時間: 2006年08月15日 |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提名 |
奧斯卡金像獎 | ||||
2006 | 第78屆 | 最佳外語片 | 加文·胡德 | 獲獎 |
美國金球獎 | ||||
2006 | 第63屆 | 最佳外語片 | 加文·胡德 | 提名 |
歐洲電影獎 | ||||
2005 | 第18屆 | 環球銀幕獎 | 加文·胡德 |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2006 | 第59屆 | 最有前途新人卡爾·弗雷曼獎 | 彼德·弗達考沃斯基 | 提名 |
最佳非英語片 | 加文·胡德、彼德·弗達考沃斯基 | 提名 | ||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
2005 | 第30 屆 | 人民選擇獎-最佳故事片獎 | 加文·胡德 | 獲獎 |
義大利大衛獎 | ||||
2006 | 第50屆 | 大衛獎-最佳外國電影 | 加文·胡德 | 提名 |
資料來自:
關於劇本
製片人彼得·福達科夫斯基看到《黑幫暴徒》后,立刻想到了導演加文·胡德。彼得曾在戛納看過胡德導演的兩部南非影片《店主》和《一個好人》,他認為這兩部影片感人至深,而加文則是改編原著小說的不二人選。在洛杉磯,受邀而來的胡德很快與彼得達成了默契,決定親自改寫《黑幫暴徒》的小說並將其搬上銀幕。
關於配樂
Kwaito音樂據說源自50年代盤桓於約翰內斯堡鎮區一夥匪徒的名字,是南非有色人種居住區特有的流行音樂形式,放在本片中的Kwaito配樂會讓觀眾產生極強的帶入感。本地音樂家從美國借鑒了家庭音樂(House Music)的基本四四節拍,然後將其放慢,並注入有色人種居住區音樂節奏。這樣,梭託人、科薩人和祖魯人就會像嘻哈(hip-hop)藝術家一樣,隨著拍子或唱或說。在此過程中,他們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的音樂、舞蹈和著裝形式。
資料來自:
國家/地區 | 時間 | 備註 |
英國 | 2005年8月18日 | 愛丁堡電影節 |
中國 | 2006年7月8日 | |
中國台灣 | 2006年9月1日 | |
中國香港 | 2006年8月17日 | |
南非 | 2005年12月23日 | |
加拿大 | 2005年9月14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
希臘 | 2005年11月25日 | Thessalonik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美國 | 2006年2月10日 | Portlan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泰國 | 2006年2月18日 |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澳大利亞 | 2006年2月23日 | |
美國 | 2006年2月24日 | limited |
希臘 | 2006年3月2日 | limited |
瑞典 | 2006年3月3日 | |
義大利 | 2006年3月3日 | |
荷蘭 | 2006年3月9日 | |
芬蘭 | 2006年3月10日 | |
葡萄牙 | 2006年3月16日 | |
以色列 | 2006年3月16日 | |
英國 | 2006年3月17日 | |
丹麥 | 2006年4月12日 | |
比利時 | 2006年4月19日 | |
波蘭 | 2006年4月21日 | Warsaw Afrykamera |
德國 | 2006年5月4日 | |
奧地利 | 2006年5月5日 | |
波蘭 | 2006年5月26日 | |
韓國 | 2006年6月15日 | |
斯洛維尼亞 | 2006年6月15日 | |
中國台灣 | 2006年7月1日 | Taipei Film Festival |
法國 | 2006年7月19日 | |
冰島 | 2006年9月2日 | Icelan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羅馬尼亞 | 2006年10月29日 | British Film Festival |
阿根廷 | 2006年11月9日 | |
墨西哥 | 2007年1月5日 | limited |
阿根廷 | 2007年1月25日 | |
布吉納法索 | 2007年2月26日 | Ouagadougou Panafrican Film and Television Festival |
日本 | 2007年4月14日 | |
匈牙利 | 2007年4月14日 | Titanic International Filmpresence Festival |
哥倫比亞 | 2007年4月20日 | |
巴西 | 2007年6月8日 |
資料來自:
《黑幫暴徒》是一部歌頌人性的電影,關乎愛與責任。影片不只是一個自我救贖的故事,其中還暗含著長大成人的主題。(新浪娛樂評)
《救贖》的主題不是渲染暴力,而是在於對人性善良本質的歌頌。
黑幫暴徒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