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鱗擬松鯛

小鱗擬松鯛

小鱗擬松鯛,Datnioides microlepis (Bleeker, 1854),俗稱印尼虎魚,是擬松鯛科、擬松鯛屬下的一種重要觀賞魚和食用魚。成魚體長可達45cm。體側扁,吻尖,幼魚體色呈淺黃到銀白的過渡色,身體上有幾道豎直的黑色條紋。

在原產地,小鱗擬松鯛被視作一種珍貴的食物,而作為觀賞魚,小鱗擬松鯛的飼養較易,是一種常見的龍魚配魚。小鱗擬松鯛主要分佈於湄南河流域、湄公河流域以及印尼蘇門答臘的婆羅洲西部。

注意:本種的俗名為印尼虎魚,有些資料給出的學名是錯誤的,要注意把本種與俗名為泰國虎魚的亮麗擬松鯛和俗名為泰北虎魚的曼谷擬松鯛區分開

形態特徵


小鱗擬松鯛
小鱗擬松鯛
小鱗擬松鯛是同屬物種中身體最寬的(標準體長比率為2.1-2.4)。來自東南亞的標本有五條完整的橫帶(三 紋虎,右圖即是),而來自新幾內亞群島的標本有6-7條橫帶(四紋虎或雜紋虎),都能與另一邊的橫帶相連。背鰭鰭條數為14-18:臀鰭鰭條數為9-11(通常是10)。體色呈淺黃色,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色會愈發變深,變成漂亮的古銅色(右圖就是一條成虎)。

分佈範圍


小鱗擬松鯛
小鱗擬松鯛
在中南半島分佈於湄公河流域及湄南河流域;
在馬來群島分佈於加里曼丹島西部、穆西河流域以及卡普阿斯河流域。

生活習性


小鱗擬松鯛
小鱗擬松鯛
棲息於淡水河流、湖泊和水庫,成魚吃小蝦、魚苗,而幼魚常以浮游生物、螃蟹、昆蟲幼蟲為食。
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小鱗擬松鯛是一種較為兇猛的魚類,不宜和體型相差懸殊的魚類混養。而且應該把它們飼養在至少60cm的缸體中。它們喜歡吃一些動物性餌料,比如紅蟲、小魚等都是小鱗擬松鯛的最愛。小鱗擬松鯛算是一種比較怕人的魚,常常在晚上才出來活動,是一種所謂的“夜行虎魚”,體色易變黑(行話叫“挖煤”),想要一直保持明亮的體色(行話叫“明虎”)不僅要考驗飼養者的養功,還和魚只的基因和飼養者的運氣有關。

保護級別


未列入任何保護名錄。

主要價值


肉質鮮嫩,可作為上等的食用魚。
而且因為形態美麗,該種更多的是在觀賞魚市場上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