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貨幣用於清償債務、支付賦稅、租金、工資等的職能。這一職能是為適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髮展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由於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在時空上的差異,就產生了商品使用價值的讓渡與商品價值的實現在時間上分離開來的客觀必然性。某些商品生產者在需要購買時沒有貨幣,只有到將來某一時間才有支付能力,同時,某些商品生產者又急需出售其商品,於是就產生了賒購賒銷。
支付手段是隨著商品賒賬買賣的產生而出現的。在賒銷賒購中,貨幣被用來支付債務。後來,它又被用來支付地租、利息、稅款、工資等。
由於人們對不同形式消費的主觀評價不同,通過交換各取所需可以增加所有人的效用。同樣,人們對處於不同時間的消費主觀評價也有所不同,交換同樣可以增加總效用。此時,消費的具體形式變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財富的數量。比如,對正在求學的年輕人,同樣數量的財富現在使用比將來使用更有價值;而對中年以後開始考慮退休的人來說,同樣數量的財富留到將來使用比現在使用更有價值。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這種不同時間的財富使用權對不同人具有不同效用的現象更多,在他們之間就可以進行互利的交換。
這種時間維度上的交換要通過信用借貸實現。由於交換雙方的效用增加不等,效用增加較多的一方應該支付一定費用給效用增加較少的一方。又由於一般而言人們對未來財富的評價總是低於現在,也就是“人性不耐”或稱時間偏好,所以一般規律是提前消費的人向推遲消費的人支付費用,這就是利息。
購買北京奧運會門票有三種支付手段
融資用於投資時社會總效用增加更大。因為需要貸款的企業必須支付利息,利息來源於企業利潤,而利潤來自銷售。每一次銷售都使交換雙方效用增加,企業的賣價高於成本,而消費者的買價低於自身效用的增加,所以,企業的利潤小於消費者效用的增加。利息又小於利潤,否則企業就不會貸款了。由於中間兩級放大,所以社會總效用增加更大。
信用增加效用的另一種原理是改變財富支出的時間序列形式達到提高效用的目的。比如,前面貯藏動機討論中的兩種情況。對於一個一次性獲得較多收入想在未來逐漸支出的人來說,根據時間維度的擇優配置原理,持續穩定的支出比一次大量支出更有價值;而對一個想購買大件消費品或投資的人來說,規模效應在起作用,一次集中支出比分散支出更有價值。信用同樣可以在不同時間序列形式的收入和支出之間進行交換和重組。
交換與信用是現代社會提升經濟效率的兩個重要手段。從根本上講,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率的提高來自科技進步和社會合作。信用關係象交換一樣,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基於互利的合作,而且是一種比商品交換更高水平的社會合作。如果說交換的發展促成了廣泛的社會合作帶來生產力的一次解放,那麼信用的發展則可以促成更高水平的社會合作,帶來生產力的又一次解放。交換和信用,尤其是信用的發達程度是發達經濟區別於不發達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可以說,雖然發達的信用體系並不能保證一個經濟體成為發達的,但沒有發達的信用體系則一定意味著經濟活動中還有很多潛力未被發揮出來,經濟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樣的經濟體一定不會是發達的。
社會分工形成了專門從事交換的行業,就是商業;同樣也形成了專門從事信用中介的行業,就是金融業。這兩個行業的發達程度代表了一個社會交換和信用的發達程度,也標誌著其經濟潛力的發揮程度。
信用與交換的差別在於,借貸與償還過程中財物都是單方向轉移的,這種單向的財物轉移稱為支付。用於支付的財富形式稱為支付手段。還有一些情況財物也是單向轉移的,如慈善募捐、贍養親屬、遺產繼承等等,它們與信用的差別在於信用包含借貸和償還兩次支付過程,而這些情況下只有一次支付。
支付與交換都是財物的轉移過程,支付手段所需的特徵與交易媒介是相似的,所以貨幣也是最常見的支付手段。
在商品的賒購者用貨幣對賒銷者清償債務時,此時的貨幣所執行的就是支付手段的職能。廣而言之,在一切沒有商品於同時、同地與之反方向運動的經濟活動中,貨幣所執行的都是支付手段的職能。
由個人或企業獨自進行財富的積累和貯藏效率是比較低的。
首先,每個人即使貯藏數量很多也未必能保證需要。
其次,分散貯藏增加了全社會貯藏財富的總量,這樣不僅增加了貯藏過程中財富的損耗,而且處於貯藏狀態的財富得不到充分利用,社會經濟效率必然是低下的。把個人的貯藏轉化為社會性的貯藏,用較少的貯藏貨幣滿足更多的使用需求。因為當很多人分散貯藏時可能每個人的錢都不夠解決自己問題的,而集中貯藏和使用時,則可以解決任何一個人的問題。同時減少貯藏財富總量,可以把更多的資源用於生產經營,增加社會財富。社會性貯藏意味著有些人要使用他人的貯藏,也就是在用信用代替貯藏。
把貨幣作為貯藏手段可能造成生產和消費的不平衡,造成宏觀經濟波動。要避免這種情況應盡量減少貨幣作為貯藏手段使用,而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可以部分取代貯藏手段職能。對需要儲蓄的人來說,以現金方式存儲或者以債券方式存儲都是可以的,現金的優勢在於流動性強,債券的優勢在於可以生息。但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則二者的效果完全不同。如果以現金方式存儲,則這部分貨幣從流通中漏出,流通中的貨幣數量減少,影響物價的穩定並進而影響生產。如果以債券方式存儲,則這部分貨幣又到了另一些人手中,繼續參與經濟循環,只是使用者改變,對經濟沒有影響。從社會合作的角度看,信用借貸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而貯藏是個人的行為,前者比後者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社會效果是很自然的事。
存款的效果介於現金和債券之間,大部分存款會被銀行貸放出去,但銀行為了保持流動性、隨時滿足儲戶提款需求需要保持一定比例的準備金,這部分準備金就沉澱下來成為貯藏貨幣。所以把財產以存款方式貯藏也會造成貨幣從流通中漏出,但漏出的數量比較少。
貯藏手段職能所佔比例需要發達的信用體系。因為減少貯藏貨幣數量意味著儲蓄轉化為另一些人的借款,這不僅需要有足夠多的人肯於借錢,而且需要有人肯借給他們錢,所以借錢者又必須是有信用的,也就是全社會需要足夠多的有信用的人。第二,需要有多種形式的信用,使有貸款需求的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貸款形式。第三,如果有發達的債券市場使人們可以方便的把債券兌換成貨幣,也可以減少貨幣的流動性優勢,增加債券的
新型支付手段
電子賬單支付和移動支付。現金仍將是今後幾年的主要支付手段,但銀行卡和電子支付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隨著2008年的奧運會和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的到來,中國將大力擴大終端設備的覆蓋率。
據估計,目前中國的銀行卡數量約為8億張,信用卡雖然只佔到其中的極少部分,但在今後的兩三年中將迅速增長,這也成為國內消費重要的催化劑。由於缺乏信用檢查機制和消費者教育,信用消費的增長可能在今後帶來一些問題。
建立國內支付業的動力也推動了支付產業向海外的發展。中國銀聯作為中國惟一的國內銀行卡聯合組織,已與多個國家簽署了協議,擴展銀聯卡在新市場中的使用,並允許外國持卡人利用中國的銀聯網路。例如,中國銀聯與Discover金融服務公司結成聯盟,從而在中國銀聯的ATM機和POS終端上能接受Discover Network卡,而在北美的PULSE網上也能接受銀聯卡。這將有助於將中國及其公民引入到全球消費市場中。
Financial Insights亞太區副總監Douglas A.Jaffe認為,從許多方面來看,中國的支付產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儘管這會引發一些令人頭疼的問題,但是中國擁有機會去接受新技術並且可以避免那些在更為成熟的市場中存在的舊平台轉移的問題。主要的薄弱環節在於信用方面,因為在激進的發卡機構和尚未準備好的消費者手中,信用卡將會是危險的支付工具。
未來支付手段
在HP 公司還打算把智能卡的讀卡裝置集成在PC 里。
另外,智能卡除了包含信用卡帳號,用作支付以外,還可以作為身份的證明,在Internet 上證實你是誰以及你應該得到怎樣的服務。這樣,智能卡將成為業務與用戶信息的橋樑。